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关于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①是各种酶的合成场所B. ②只发生在根尖分生区细胞
C. ③发生在叶绿体内膜D. ④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35S和32P的放射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2中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④、①
B. 搅拌时间过短,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
C. 图2中的⑦⑧分别代表搅拌、离心过程,其中⑧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上清液的放射性会显著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在膜中的分布不是对称的
B.c分子的特点是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
C.结构a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间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
D.在此模型的建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生物学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苏氨酸在苏氨酸脱氨酶等酶的作用下,通过5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当细胞中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其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抑制酶活性;当异亮氨酸的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异亮氨酸脱离苏氨酸脱氨酶,使苏氨酸脱氨酶重新表现出活性,从而重新合成异亮氨酸。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A. 异亮氨酸的合成一定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B. 细胞通过正反馈调节机制控制异亮氨酸的浓度
C. 异亮氨酸的合成不需要其他酶催化其反应
D. 苏氨酸脱氨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可恢复正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B.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渗透吸水;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渗透失水
C.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具有浓度差、原生质层和细胞壁
D.将不同的植物细胞置于相同的溶液中,质壁分离程度大的细胞液初始浓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的自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因变量是pH
B. 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 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
D. 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淀粉酶的最适pH为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经诱变、筛选得到几种基因A与基因B突变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 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 A、B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
D. A、B基因的突变不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漏斗下口用半透膜封住(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漏斗内外均为蔗糖溶液,液面已经稳定在图示位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漏斗内的溶液浓度低于漏斗外侧的溶液浓度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h变小
C.若半透膜换为一层纱布,则不会发生此现象
D.若将漏斗迅速下移h的距离,使内外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内外液面高度差还会恢复到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植物叶表皮上气孔的开放原理。取同一叶片的两块表皮a和b,a放在清水中,b放在0.3 g/mL KNO3溶液中,K+、NO3-离子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将a和b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放在清水中,气孔关闭
B.b放在0.3 g/mL KNO3溶液中,气孔关闭
C.b放在0.3 g/mL KNO3溶液中,气孔关闭后又开放
D.若b放在同浓度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萝卜去皮后切成大小相同的数个小条,测定长度后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几组,然后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一定时间后取出,再次测定每组萝卜条的长度并取平均值,得到下面的关系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a浓度时,细胞内的蔗糖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相等
B. 图中萝卜条长度的变化说明细胞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C. a浓度之后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D. a浓度之前蔗糖进入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