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 Ⅱ-5与 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 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2n=4)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乙表示什么细胞所处的什么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3)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
(4)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细胞。
(5)若甲、乙、丁来自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那么三者出现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
(6)丁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四个家系,黑色为遗传病患者,白色为正常人或携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者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人类的遗传病主要分为图示中的三大类
②三类遗传病都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③在人类的遗传病中,患者的体细胞中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
④在单基因遗传病中,体细胞含某致病基因后,个体就会发病
⑤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⑥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变异遗传病是致死的,所以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②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各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的形成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对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调查后得到的系谱图,调查发现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试回答Ⅲ2与Ⅲ3婚配,其后代(U)患病的可能性为( )。
A. 1/24 B. 3/16 C. 25/32 D. 7/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展示了四种细胞器的电镜照片,关于这四种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和脂质的合成有关,性腺中②的含量非常丰富
B.葡萄糖在①中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C.①②④三种细胞器都参与了抗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
D.③能合成ATP,能为其他一些细胞器的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麦、大豆、花生三种干种子中三类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相同
B. 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加热呈紫色
C. 向小麦种子的研麿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砖红色
D. 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经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如图所示,有人称多出的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B.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C.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D.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图中a、b、c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中生物都含有核酸,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 b中生物除蓝藻外都不含叶绿素,但都含核糖体,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 c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不尽相同
D.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只存在于b中生物,a中生物遗传物质不是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