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如图甲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乙为甲图中括号部位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若图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2一定是肝细胞
B. 若图中结构1及靶细胞(且去掉图中结构2及以下部分)表示神经-肌肉突触,受刺激后,神经-肌肉突触后膜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 图中⑤的形成与②有关,⑤所在的位置是内环境
D. 若图中结构1及靶细胞(且去掉图中结构2及以下部分)表示神经-肌肉突触,受刺激后,肌无力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是“J”型增长
B. 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C. 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
D. 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 内种群数量减少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中管口1为进气口,管口2为排气孔.某兴趣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备注:整个实验装置都在足够放得下实验装置的保温桶中进行)。
材料用具:保温桶、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质量浓度0.1g/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0.5%的BTB溶液、带有与管口2配套的橡胶管和弯玻璃导管3套、1cm×15cm的试管若干(假设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实验假设一: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 步骤一 | 步骤二 | 步骤三 |
A |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 ①_____ |
B | ②_____ |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 关紧阀a |
(2)B装置关紧阀a的目的是为了_____.对B装置中②处理的主要目的是_____,以排除葡萄糖溶液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干扰。
(3)要准确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 步骤一 | 步骤二 | 步骤三 |
C | 同B装置② | ③_____ | 关紧阀a |
(4)本实验的观察指标是_____.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观察指标大小关系是:_____(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实验假设二: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CO2更多。
(5)请根据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用文字形式描述怎样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只写一套)_____。
(6)若假设成立,请你对装置A、B中预期会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加以描述.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 持久保持捕捞强度2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C. 保持捕捞强度1,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
D. 保持捕捞强度2,同时用中网目捕鱼,能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的是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如果其它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B. b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C. c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D. 种群密度增长趋势为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实验所用的质粒上相关酶切位点以及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的外源DNA片段上具有的相关酶切位点.
(1)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的实验过程中,首先要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此过程需要的两种工具酶是_____.
(2)经筛选获得的重组质粒需要经显微注射到斑马鱼的_____细胞中加以培养、筛选.如果培养得到的胚胎能_____,说明G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并且该基因已经得以表达.
(3)用图1中的质粒和图2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_____切割,原因是_____.如果要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则应选择下列方法_____为好.
①只使用EcoR I处理 ②使用BamH I和SmaⅠ同时处理
③使用BamH I和HindⅢ④使用Sma I和HindⅢ同时处理
(4)现用转基因个体N和个体M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得到的子代胚胎表现型如图3所示,推测亲代M的基因型是__.
(5)杂交后,出现红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_____,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提示:哪一亲本在什么生理过程中发生什么行为)
(6)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_____(选填选项前的序号,可多选,①DDGG ②DDGg ③DdGg ④DdGG),并画出其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组成的图解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某种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3对;图2为某种生物体内某种增殖细胞的细胞周期模式图.据图回答(括号内填图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_____具有疏水性和_____具有专一性.图1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_____。
(2)若图1细胞为该种生物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图2所示细胞周期的_____期(至少答2个时期),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该细胞中可见有__存在。
(3)经研究发现该种动物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经历的时间是20个小时,其中G1期、S期、G2期、M期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请绘出该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曲线图并注明各期名称。___
(4)如果图2所示为某种高等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下列所示几种细胞器膜的功能,在G2期生理活动中出现的有_____;在M期活动中出现的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家蚕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A和a所在的常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即为A0、a0(如图),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而精子和受精卵可育。家蚕正常体壁(B)对体壁透明(b)为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请回答:
(1)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A0、a0的染色体在变异类型上属于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雌蚕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量是____条。如果发现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出错一次,则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
(3)如果d为隐性致死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对雌、雄性别比例的影响是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为A0a的雌雄蚕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基因型为A0aZbW与A0aZBZB家蚕杂交,得到F1,将F1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有斑纹正常体壁雌性个体比例为_______。有斑纹正常体壁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