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
A.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 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 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图甲中未体现的成分有____。
(2)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若在某一时间段内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____。
(3)草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形式传递给蚱蜢和蟋蟀,蟋蟀可以通过____作用将碳元素返回大气。
为了逃生,蚱蜢常吃有臭味的树叶(如桉树),然后再呕吐到自己身上。当蜥蜴准备将蚱蜢吞下时,因呕吐物的臭味就会将其吐出,其过程中臭味属于____信息。
(4)给牧草施加了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变化如图乙所示,则A应为____。
(5)图丙中,若A表示蟋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蟋蟀____的能量,C表示蟋蟀____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和D、 d)所控制;基因A、B和D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三对基因对黑色的作用程度是一样的,而且每对基因以微效、累积的方式影响黑色性状。两个基因型为AaBbDd的婚配,则子代表现型种类数以及子代中与AaBBDd的个体表现型一致的几率分别为( )
A.7种,1/16B.7种,15/64C.9种,6/64D.27种,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自然保护区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以及5种湿地不同层次的年有机碳储量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有机碳储量 /(kg.m-2) | 沼泽类型 | |||||
草丛沼泽 | 灌丛沼泽 | 毛赤杨沼泽 | 白桦沼泽 | 落叶松沼泽 | ||
湿地结构层次 | 乔木层 | 0 | 0 | 3.30 | 7.79 | 6.87 |
灌木层 | 0 | 1.27 | 0.11 | 0.08 | 0.24 | |
草本层 | 0.33 | 0.14 | 0.05 | 0.03 | 0.03 | |
凋落物层 | 0.15 | 0.18 | 0.34 | 0.43 | 0.35 | |
土壤 | 38.28 | 33.06 | 29.03 | 19.21 | 23.73 | |
地下水位与 地表的距离 |
(1)该自然保护区内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影响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
(2)由草丛沼泽演变为灌丛沼泽属于群落的____演替。若对白桦沼泽中的白桦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通常采用____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
(3)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这是因为____。每年土壤中有机碳的积累量主要取决于动植物的残骸量和____之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布表示光学显微镜下四种不同情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要将移动的微生物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乙图中的物体经过目镜放大后的成像方向是↑
C.欲观察丙图中的“某细胞”,应该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的实验可以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I.图示意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
(1)图中X、Y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进行③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H]在③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结构及相关的代谢过程。图2表示某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图3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改变CO2的供应,物质A和物质B的浓度变化情况。
(2)若图1中的叶肉细胞处于2℃的环境中,气体转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M点表示有机物积累量为零。在M点时,叶绿体内ATP会发生移动,可以发生图1中的_________过程(填字母)。图6-2中在40℃~60 ℃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速率不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显示,当光照下物质A、B浓度达到稳定后,突然中断CO2的供应,A、B物质的浓度将发生变化。其中,固定CO2的化合物以及CO2转化的第一个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图3中字母)。
(5)卡尔文给小球藻悬浮液迅速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从1秒到数分钟)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秒的时间,二氧化碳已经转化到许多种化合物中。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图是该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与氧气释放的关系。
(6)若每天给予12小时4KLx的光照,在25℃环境下比15℃环境下该植物全天积累的葡萄糖产量多_______毫克;若光照时间长短不变,光照时为25℃环境,黑暗时为15℃环境,则全天该植物生产的葡萄糖量为_______毫克。若植物的呼吸商(CO2与O2量的比值)为0.7,每天给予该植物12小时4KLx的光照,在25℃环境下比15℃环境下,该植物全天环境中CO2变化量的差值是减少_______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I.下图1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六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I~Ⅵ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种生物的标志结构,请回答
(1)图1中 I~Ⅵ 的生物共同具有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
(2)判定图1中 I 所示的是动物细胞而不是高植物细胞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I是一种嗅觉细胞,它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②和⑥在膜结构上的不同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4)若图1中的I是一种干细胞,则由I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必须经过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分裂。若图1中 I 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③所起的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有研究显示,引起图1中I所示细胞代表的生物产生肿瘤的生物致癌因子是图1中6类生命形态中的[ ]______________。
(6)图2中图A、图B在其上发生的生理过程,除了产生图中所示的物质外,同时还能产生______________等物质。
II.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3所示,其中①为土壤样品。请回答:
(7)如图3,②中的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作为碳源;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8)④为对照、微生物在④中不生长、在⑤中生长,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要进行倒置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
III.水华与蓝细菌爆发有关。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细菌的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图4,图中①~⑥表示实验步骤。请仔细读图并分析回答:
(10)不同于硅藻,蓝细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4中①过程培养基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的条件适宜温度和_________等。
(11)图4中⑤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
(12)蓝细菌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关系示意图,A~E代表相关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结构是____。若处于寒冷环境中,主要会引起激素____(填字母代号)的分泌量增加。
(2)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机制是____调节,对于维持动物体内激素C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3)若切除甲状腺的三分之一,激素A的分泌将会____;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血液中激素B的含量将会____,尿量将____。(填“增加”“降低”或“不变”)
(4)激素E代表____,在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它们的关系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1)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_。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粘膜 D.胃酸
(2)图中细菌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3)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请回答:
(1)“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红脸人”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胞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此时面部皮肤的散热将会
________(增加/减少),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若某正常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会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2次后,可得到 ___________个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
(3)某“红脸”男性和一位“白脸”女性婚配,调查发现丈夫的父亲是“白脸”人,母亲体内含有ALDH,而妻子的父亲体内也含有ALDH,则这对夫妻生出“白脸”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
(4)经常酗酒的夫妇生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将增大。若21号染色体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 d,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Ddd,其父亲基因型为DD,母亲基因型为Dd,则该患儿形成与双亲中的_________有关,因为其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__________ 分裂异常。为了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2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