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值,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
值(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前4年间和第6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第5年和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C.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D.从第5年末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直到第9年,保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l、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1)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 Ⅰ切割后,含有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Ⅰ切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只使用EcoR I相比较,使用BamH Ⅰ和Hind 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从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
(4)下列有关限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从反应类型来看,限制酶催化的是一种水解反应
B.限制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
C.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双链DNA中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D.限制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几率就越小
若用限制酶A、B单独或联合切割一个5000bp(bp为碱基对)大小的线状DNA分子,相关实验及数据如下表。
第一步水解 | 产物(bp) | 第二步水解 | 产物(bp) | |
实验1 | A酶切割 | 2100 |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B酶切割 | 200、1900 |
1400 | 600、800 | |||
1000 | 1000 | |||
500 | 500 | |||
实验2 | B酶切割 | 2500 |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A酶切割 | 1900、600 |
1300 | 800、500 | |||
1200 | 1000、200 | |||
实验3 | A酶、B酶同时切割 | 1900、1000、800、600、500、200 |
(5)由单酶剪切的片段数可知,A酶和B酶的酶切位点分别为_______个和_______个。
(6)综合实验数据的分析,在下图中绘制出实验3的酶切图谱。
_______________
(每小格代表100b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B代表_______,一般情况下,A与B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和
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系统。
(3)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人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升高/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生长素(IAA)主要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细胞壁的弹性非常小,影响细胞的有效伸长。因此,对生长素的作用原理的研究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下图为科学家揭示的生长素(IAA)对细胞伸长作用的原理。
(1)进行“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需要对根尖进行解离,解离是破坏细胞壁纤维素连接点,解离液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2)H+由过程③跨膜出细胞,进入了细胞壁的部位,这种跨膜方式是_______。细胞壁发生酥软从而使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积的增大成为可能。由图分析,细胞壁发生酥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其相关过程①和②称为遗传信息的____。
(4)钙离子进入细胞,可以促进液泡体积的增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当单侧光作用于燕麦的胚芽鞘,生长素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6)从化学成分分析,下列与图中进行②过程的细胞结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__。
A.大肠杆菌 B.噬菌体 C.染色体 D.烟草花叶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租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图 3 实验二结果图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家系有关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的遗传系谱,已知系谱中11号个体带有乙病基因。据图分析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_____(包括染色体和显隐性),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
(2)甲病经临床医学诊断确认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系谱图中相关的证据是_____。
(3)根据医诊断结果,如果17号个体与一正常男子(其父为乙病患者)结婚,则他们所生后代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是_____,如果他们生了一个只患乙病的孩子,则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内环境自稳态调控
图甲表示血脂代谢及调节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场所,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图乙表示某人进食13小时内测得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横线上填文字,[]内填写甲、乙、丙、丁或字母或数字编号)
(1)若图甲中乙代表血管,则甲、丙、丁分别代_____和_____。字母A和B代表_____。
(2)由图甲可知,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来源包括_____和_____两种,丙细胞中甘油三酯以_____的形式进入血液。
(3)某人在13时前仅进了早餐.在图乙中A点时,此时人体内胰岛B细胞分泌的_____增加,致使图甲所示过程[_____]有所加快;在B点,体内分泌的_____增加致使图甲所示过程[_____]有所加快。在C点时会发现血液中A 和B 的浓度_____(上升/不变/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高等动物神经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图甲中④是_____,内含_____,与④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填编号)。
(2)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乙所示,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_____上的GABA受体结合,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使_____(填“阳”或“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该过程体现出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和_____功能。
(3)图乙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_____,它的嵌入可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从而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产生麻醉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的存在说明此细胞属于_____细胞。
(2)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膜及分泌物中。
(3)从图中可以看出,⑦溶酶体起源于_____,细胞从外界吞入颗粒物后形成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其中的水解酶将颗粒物降解后排出。这种融合的过程依赖于膜结构的_____。
(4)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它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①图中X为磷脂,与蛋白质等共同构成亲水性微粒;
②图中Y含量相对少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增高;
③HDL进入肝细胞后被溶酶体小囊泡消化,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
④VLDL主要在小肠细胞产生,主要运输Y至肝脏储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