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图乙表示某一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的离子运输途径,静息电位与①途径离子运输有关。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中,①④途径属于自由扩散,②③途径属于主动运输
B.图甲中b区域电位形成是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图乙④途径的离子运输所致
C.图甲中b区域电位恢复是通过图乙①②③途径的离子运输完成
D.图乙④途径的发生只能由电信号引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刺激强度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产生动作电位
B. 刺激强度在S5~S8时期,大量钠离子会从膜外流入膜内
C. 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D. 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的强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类似于突触的结构,如图)处传递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电镜下可见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受体的合成与高尔基体直接相关
B.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
C.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动作电位产生
D.据图可知,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一定是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合成受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波森·詹森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本实验证明生长素由苗尖向下传递
B. 插有明胶的苗发生向光弯曲证明苗尖是感光部位
C. 显微镜观察表明,弯曲部位背面细胞分裂速率快、数量多
D. 要使本实验更有说服力,还应设置不放苗尖仅放明胶或云母片的对照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气孔开度的变化可调节植物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有人对拟南芥野生型WT和突变体ecs1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气孔开度和失水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随着CO2浓度的升高,野生型WT和ecs1突变体的气孔开度逐渐减小
B.就气孔开放度而言,突变体ecs1对CO2浓度的敏感度明显高于野生型WT
C.就气孔开放度而言,野生型WT和ecs1突变体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是相同的
D.在900μLL﹣1CO2条件下,野生型与ecs1突变体的失水率都比较小,差异也不明显,这和他们在此时的气孔开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神经元一个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动作电位传导是局部电流触发邻近细胞膜依次产生新的电位变化的过程
B.图中a→b→c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快速形成和恢复的过程
C.d处于兴奋状态,膜内只有阳离子
D.a处于静息状态,膜对Na+的通透性比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图中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④分布在肌肉中的神经末梢是感受器
B.③是传出神经,生物体内兴奋在其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神经—肌肉连接处可以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D.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其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 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 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 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
C. 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D. 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