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贫血症
B.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蛋白质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酸取代
C.②过程是以a链作模板,以脱氧核昔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D.运转缬氨酸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可能是CA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三图均与种群“S”型增长有关,对三图对比分析解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B.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C.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D.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B.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 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
B. 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 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 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B. 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
C. 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图示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产生顶端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h
B.用B、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则促进生根效果相同
C.若某植物幼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2f
D.若水平放置的植物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胚芽鞘进行如图的①~④的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若在c点处将神经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 乙图为人体体液的四种成分相互关系,则体内细胞与B之间不能直接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 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B点为茎背光侧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是茎向光侧对应的浓度
D. 丁图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
B. 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
C. 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种物质
D.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
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
D.乙酰胆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通过扩散进入到突触间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