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7560  167568  167574  167578  167584  167586  167590  167596  167598  167604  167610  167614  167616  167620  167626  167628  167634  167638  167640  167644  167646  167650  167652  167654  167655  167656  167658  167659  167660  167662  167664  167668  167670  167674  167676  167680  167686  167688  167694  167698  167700  167704  167710  167716  167718  167724  167728  167730  167736  167740  167746  167754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拟南芥突变体库,并研究光信号(远红光)控制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生长的分子机制。

(1)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过程如下。

①将插入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T-DNA与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获得转化液。将转化液稀释后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继续培养拟南芥植株并收获其种子,再将种子放入含有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出能正常萌发的种子,命名为F1代种子, F1代种子因插入了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T-DNA导致DNA分子发生了_____________这一分子结构上的变化。

②下面是利用F1种子构建纯合突变体库的流程图。

将每株F1植株所结种子(F2代种子)单株存放,用①中的方法筛选F2代种子,表现为正常萌发和不能正常萌发比例约为____________时,F1植株为单拷贝插入(只有一个位点插入T-DNA)的杂合转基因植株用同样的方法筛选出单株F2。植株所结种子(F3代种子),若都能正常萌发,则F3植株为纯合转基因植株;F3自交得到F4代种子即为纯合突变体库。

(2)将上述突变体库中的种子置于远红光条件下培养,挑选出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明显变长的甲、乙、丙三个突变体植株。

①将甲、乙、丙分别与野生型杂交,其后代种子在远红光下培养,萌发时均表现为下胚轴长度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说明3株突变均为___________突变。

②将甲和乙杂交得到种子在远红光下培养,萌发时下胚轴长度与甲和乙两株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请在图画出甲、乙突变基因与其以及对应的染色体的关系______(甲的基因用Aa、乙的基因用Bb表示)。

③将甲和丙杂交得到种子在远红光下培养,萌发时表现为________则可推测甲和丙的突变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3)科研人员还获得了甲和丙的双突变体,并在远红光条件下培养,测定其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的长度,结果如下图。

有人提出了下面两种种子萌发时基因调控下胚轴生长的示意图(A、a表示甲的相关基因;D、d表示丙的相关基因)。

为验证上述两种推测是否正确,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已知A基因控制A蛋白的合成,D基因控制D蛋白的合成。研究发现远红光下,D蛋白进核后才能调控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的生长。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D基因启动子连接,分别转入野生型和突变体甲,将其幼苗在黑暗处理4天,再在远红光处理30分钟,发现两种转基因植株细胞核中均出现绿色荧光且强度无明显差异。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提取黑暗条件和远红光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甲的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得到D蛋白的电泳结果如下图。

上述结果表明,在远红光条件下,磷酸化D蛋白只在___________拟南芥植株的__________中大量积累,由此推测______________(图1、图2)更为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IIIIIIIVV代表不同生物类群,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IIIIIIIVV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该生态系统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联系是IIIIIIIV

C.经过②过程释放的能量会重新经过①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D.碳元素在IIIIIIIVV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天津卷)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 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 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杨梅果实可食用,也可加工成果酒、果醋等饮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杨梅果醋发酵是先通氧再密闭

B.制作杨梅果醋所需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制作杨梅果酒所需要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

D.杨梅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许多癌细胞表面会出现高亲和力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受体。某研究所构建了一种导向治疗癌症的药物——重组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LHRH-PE40),目前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由_______分泌,与相关垂体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__________结合并调节其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调节相关腺体的激素分泌,该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__________调节。

2)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是绿脓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它必须在进入细胞后才发挥毒性作用,杀死细胞。PEAPEA受体结合区、越膜区和毒性区三个功能区。LHRH-PE40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LHRH基因和去除_____________区的所对应的基因片段在体外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产生的。

3)为了研究LHRH-PE40与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最适加入量。科研人员用125I标记的LHRH-PE40和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进行结合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TB125I-LHRH-PE40与癌细胞膜蛋白的总结合量

—■—NB125I-LHRH-PE40与癌细胞膜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量(非特异性结合是指激素结合到受体蛋白除特异性结合位点之外的其它部位)。

据图分析可知125I _LHRH-PE40可作为其与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最适加入量是______CPM,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验证:“LHRH-PE40特异性结合的对象为LHRH受体”,科研人员以人结肠癌细胞膜蛋白作为实验材料,并先后添加相关药品进行实验。(注:药品A-D均溶于E

A.125I-LHRH B.LHRH-PE40 C.LHRH D. LHRH受体 E.缓冲液

分组

先加药品

后加药品

测量指标

实验组

药品1

药品3

检测膜蛋白与药物结合后的放射性

对照组1

E

对照组2

药品2

①药品123分别是_______(填字母)。

②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则证明“LHRH-PE40特异性结合的对象为LHRH受体”的说法正确。

③若将LHRH-PE40作为治疗结肠癌的临床药物,需要补充的数据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P115蛋白是高尔基体上重要的囊泡转运蛋白,与胃癌细胞增殖有关。为进一步确定P115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研究人员展开系列实验。

1)与P115蛋白合成和加工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和高尔基体,P115蛋白的______与其作用效果密切相关。

2)分别收集100mg新鲜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检测其中P115蛋白含量,两组相对值分别为0.750.35,由此推测胃癌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分别提取总RNA,测得P115mRNA相对值分别为0.70.5,初步证实上述推测是合理的。

3)为研究P115在胃癌细胞株增殖中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含有P115-shRNA的表达载体(P115-shRNA可使相应基因沉默),导入胃癌细胞株BGC-823,成功转染后检测各组P115蛋白含量,结果如下图。

①上图中12组为对照组,1组不导入质粒,2____________345组分别导入含有P115-shRNA1P115-shRNA2P115-shRNA3的表达载体。

②β-actin是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可以在实验中作为参考标准的原因是____

③选择上图中的第___组作为实验组,进一步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各组细胞数量相对值,结果如下表。

分组

培养时间

1

2

实验组

0h

0.285

0.283

0.284

24h

0.453

0.454

0.384

48h

0.675

0.678

0.466

72h

0.981

0.991

0.605

此结果说明P115蛋白______________

④测定上述第12组和实验组处于细胞周期各时期细胞数,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P115-shRNA通过__________来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增殖。

4)结合上述研究,提出治疗胃癌的思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从而减少大气含量

C.减少对过程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形式,③④⑤为含碳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以及________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_(增大”“变小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则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被认为是极具前途的抗癌免疫疗法,该T细胞表面的嵌合抗原受体(简称CAR)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抗原。如图为一个典型的CAR-T细胞疗法的操作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

B.CAR-T细胞可以通过CAR识别相关癌变细胞

C.CAR-T细胞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清除癌细胞

D.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癌变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