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斜温层被分解者分解
B.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指数增长方式恢复
C.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四个营养级
D.若药物A会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则最终可能会导致鱼类种群密度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葡萄糖进出细胞需要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的协助,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如图为胰岛素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机理图,图中的小囊泡能与细胞膜融合。如表为某人在医院空腹口服葡萄糖后的血糖变化检验报告单。
项目 | 结果 |
空腹血糖 | 4.70mmol/L |
半小时血糖 | 8.11mmol/L |
一小时血糖 | 5.82mmol/L |
二小时血糖 | 5.15mmol/L |
三小时血糖 | 4.63mmol/L |
四小时血糖 | 4.71mmol/L |
五小时血糖 | 4.58mmol/L |
(1)表中零到半小时,此人血糖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肠道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 B.肝糖原分解 C.肌糖原分解 D.非糖物质转换
(2)在三小时以后此人的血糖相对稳定,调节其血糖稳定的激素有_____。
(3)为了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几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都分布着另外的GLUT1、GLUT2、GLUT3,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__。
A.促使血糖浓度升高 B.加快脂肪氧化分解
C.加快蛋白质的转运量 D.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4)结合图分析,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的有_____ 。
A.信号转导蛋白缺失 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
C.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D.控制合成受体蛋白M的基因发生突变
(5)结合图分析,表4中半小时到一小时此人血糖下降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甲、乙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请回答问题:
(1)食物网由______交织而成,它反映了______中_____________关系。
(2)在食物网甲中,A鱼体内的能量直接来自于______。
(3)甲、乙两食物网的营养级最多均有______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______。
(4)基于对上述两食物网的观察,借鉴教材中赛达伯格湖的研究案例,请提出一个可用数据证实(或证伪)的、能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离子的跨膜运输是神经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基础。突触传递过程中,前、后膜内外离子的移动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前膜对Na+通透性的变化趋势为______。在此过程中Na+离子的过膜方式是______。
(2)引起突触前膜上Ca2+ 通道打开的原因是______。
(3)图中①至④表示兴奋引发的突触传递过程。图中过程②表示______。
(4)为研究细胞外Na+浓度对突触传递的影响,向细胞外液适度滴加含Na+溶液,当神经冲动再次传来时,膜电位变化幅度增大,原因是______。
(5)在突触部位胞内的钙离子主要来自于胞外。为证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提出可供实验的两套备选方案。
方案一: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再在该实验体系中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方案二: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另取一组实验材料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并陈述理由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生命体的新陈代谢离不开酶和ATP的参与,合成该细胞中绝大多数酶的结构是[]_____,合成ATP的结构部位有_____。
A.①B.③C.⑤D.⑦E.⑨F. ⑩
(2)结构⑦中产生的1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同一细胞结构①中,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_____层。
(3)如将该细胞置于30%的蔗糖液中一段时间后,该细胞将_____(失水/吸水)出现质壁分离分离现象,再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则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如果将该细胞置于远高于30%的蔗糖液中,则发生的现象与上述发生现象的不同之处是_____。
(4)若在离体条件下,图示细胞在形成愈伤组织的分裂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细胞结构有_____(写结构名称)。这些结构的周期性消失对于细胞分裂的意义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致敏T淋巴细胞
B.②是去除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核后进行细胞融合
C.③中的融合细胞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野生型果蝇为灰身、长翅。灰身基因(A)突变后出现黑身表型,长翅基因(B)突变后出现残翅表型。已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用灰身长翅(P1)与黑身残翅(P2)两种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根据这两对基因的DNA序列分别设计一对PCR引物,对杂交实验一亲本、子代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见图1。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一与相关基因PCR产物电泳结果,推测P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P1亲本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2)由图1的PCR结果可以推测:果蝇B→b的突变是由于B基因内______所致。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若对杂交实验二中的亲本、子代的基因组DNA再进行PCR扩增,亲本及亲本型子代扩增结果见图2。请将新组合表型果蝇的扩增条带图绘在图2中的横线上。______
(4)分析杂交实验二后代中出现4种表型,且数量不等的原因是:______。
(5) 为从细胞水平证明只有雌果蝇能够产生新的基因组合的配子,请写出实验思路,列出主要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示底物与抑制剂和酶的结合机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位点是酶与底物契合的活性部位
B.抑制剂l和2的抑制原理是一样的
C.增加底物浓度,能减弱抑制剂l的抑制作用
D.降低底物浓度,与抑制剂2的抑制作用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示意图,则下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A. 清水培养的水仙叶片
B. 盆栽的天竺葵的叶片
C. 大蒜发芽长出的绿叶
D. 秋冬季节的银杏落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A. 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 乙直立生长
C. 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 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