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有一种遗传病甲,是由常染色体上Aa、Bb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其中A、B同时存在时不患病,基因型均为AaBb夫妇,子代患病概率是或.遗传病乙为伴性遗传,由另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图3中染色体内部的横(或竖)线代表基因位点。根据下列两个家庭的系谱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病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乙病是______性遗传,请将2号家庭Ⅱ3与乙病有关的基因标在图3的位点上。______
(3)若1号家庭Ⅲ2患甲病的概率为,请将该家庭Ⅱ1与甲病有关的基因标在图3中。2号家庭Ⅲ2患甲病概率为,若1号家庭Ⅲ1与2号家庭Ⅲ1结婚,生女孩两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_,生男孩两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是田间大豆一昼夜CO2吸收或释放速率的变化曲线,其中b时开始有光照;图2是大豆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间的联系,其中①~⑥指结构或物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a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此时图2中的______(填名称)参与该过程。
(2)图2中的③代表物质是______,⑤代表物质是______。
(3)形成图1中d时现象的原因是______,此时C3含量的变化是______。
(4)e时的光照强度是______(光饱和点,光补偿点,零),此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种内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甲乙两图提供信息,判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时,如不适合用样方法的,则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B.若图甲是某农业害虫的个体数量变化,则种群数量应控制在A点
C.图甲中B点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和C点的相同
D.图乙中捕食者和猎物的K值分别是P3和N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完成一次神经冲动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2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是电极,c是灵敏电位计。请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提高细胞外Na浓度,则图1中C点上移
B.图1中A点之前和AC段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
C.刺激图2中a处,c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形状如图1所示
D.刺激图2中b处,乙收缩,则c中指针可发生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3000只
B.图乙可知20年间该种群数量先增后减
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20年
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长期缺乏蛋白质摄入会使c液减少
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数量增长趋缓最主要原因是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下丘脑通过垂体对机体部分器官的调节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的是激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C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
B.图中B是促甲状腺激素,如果缺碘,该激素分泌量会减少
C.图中A是生长激素,具有促进骨生长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D.图中D是促性腺激素,如大量口服雌性激素,卵巢会萎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与外界隔离的某岛上,居民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女性中患红绿色盲的比例为b2
B.正常女性中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比例为
C.男性中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a2b
D.正常人群中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