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利用同种植物的盆栽苗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将该盆栽苗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高CO2浓度(5000μL CO2· L-1)下,乙组置于自然空气CO2浓度(360μL CO2· L-1 )下,其它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培养9-10天后,再把甲乙两组都放在自然空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定两组植物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强为100 μmolm-2-s1 时,两组都有气体向外界释放,甲、乙两组释放的气体分别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其中甲组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甲组总光合速率始终明显低于乙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4)播种甲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乙组的条件培养,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乙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Kaelin、Ratcliffe 和 Semenza,以表彰他们革命性地发现让人们理解了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的基本原理,他们主要是对缺氧诱导因子 HIF — 1α 水平调节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正常氧条件下,HIF — 1α 会被蛋白酶体降解;缺氧环境下,HIF — 1α 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控制HIF—1α 的合成包括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据图所知HIF—1α 被降解所需要的条件有脯氨酸羟化酶、蛋白酶体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缺氧条件下,HIF—1α 含量会 ___________,通过 _____________(结构)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3)当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就会增加,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并制造新血管, 而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据此推测,HIF — 1α,能够 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EPO 基因 的表达。已知 EPO 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在 EPO 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____________。
(4)当氧气水平较低,肿瘤细胞会开启特定基因发送信号,诱导新生血管生成为其提供新鲜氧气,同时也为癌细胞带来生长和传播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能打破癌细胞的缺氧保护,就有可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甚至杀死癌细胞。结合以上内容,提出治疗癌症的一种新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下图是某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注:Rs-裸为裸土土壤呼吸速率;Rs-苔为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Rs-凋为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B.凋落物中的能量经分解者分解释放后可被生产者利用
C.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
D.土壤呼吸的产生仅与生产者和分解者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工生态系统中碳流动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蘑菇作为生产者可为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
B.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离不开能量的驱动过程
C.碳元素在各种生物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及CO2
D.③、④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沼气池的建造,提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种群的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稳定型的出生率最大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植物体内的基因M和N是控制某蛋白激酶合成的相关基因。为探究在脱落酸(ABA)对大豆根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过程中,大豆基因M和N的作用,做了相关实验,观察大豆种子生根情况,结果如图,据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A. 外源ABA抑制野生型大豆种子根的生长发育
B. 基因M、N对大豆根生长发育的影响与ABA浓度有关
C. 基因M、N的超量表达抑制了外源ABA的作用
D. 推测基因M、N失活降低了大豆对ABA的敏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图示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产生顶端优势的植物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h
B.用B、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则促进生根效果相同
C.若某植物幼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2f
D.若水平放置的植物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图中甲、乙、丙、丁是相关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过程是体液免疫所特有的,丙过程是由浆细胞完成的
B. 乙过程为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随后B细胞增殖、分化为抗体
C. 丁过程只属于体液调节,不属于体液免疫
D. 哮喘发生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植物的株高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就越高。现将最高和最矮的2个极端类型作为亲本杂交,F2表现型的预期分布与下列哪一曲线最接近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