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细胞膜上 3 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蛋白 A 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
B.若蛋白 B 具有运输功能,氧气的运输可能与其有关
C.若蛋白 C 具有催化功能,则其作用的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D.蛋白 A、B、C 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Ⅰ.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腐乳制作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____将豆腐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传统的腐乳制作和现代的腐乳生产中菌种分别来源于_____。
(2)腐乳制作可分为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前期发酵: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完成前期发酵的判断依据是_____。后期发酵: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在后期发酵操作中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应用无菌技术,其目的是_____。
Ⅱ.某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生物技术实践,按如图所示的流程进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3)该同学在材料的处理上存在两处错误,请改正:①_____;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Ⅳ代表蛋白质, Ⅶ代表糖类和核酸,则Ⅵ代表脂肪
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Ⅳ
C.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Ⅳ和Ⅴ的含量有关
D.Ⅱ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C、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醪糟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的民间传统食品。在醪糟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甜酒曲中的好氧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醪糟的生产流程如下:糯米的选择→淘洗→浸泡→蒸饭→冷却→拌甜酒曲→发酵→煮沸→保存。回答下列问题:
(1)霉菌产生的______能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使醪糟具有甜味;乳酸菌是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其发酵产物是醪糟酸味的主要来源;酵母菌使醪糟产生酒味,其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拌入甜酒曲之前,需将蒸熟的糯米进行冷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发酵前期应保证氧气的供应,使______大量繁殖;后期应减少空气进入或隔绝空气,有利于______。
(3)硏究发现,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可以调节醪糟口味,原因是温度既影响酶的活性也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江苏镇江香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此操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会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2)在醋酸发酵阶段,醋酸菌在_________和_________都充足时,可将糖分解成醋酸,也可直接将乙醇最终转化为醋酸,其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示发酵过程用到的两种菌种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
(3)在上述发酵过程中,相关菌种各时期种群数量是判断发酵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常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血球计数室深度为0.1mm。下图示酵母菌培养液某时期稀释100倍后的镜检结果,如果中方格内(图2)的酵母菌数刚好是五点取样平均数,则1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所示为某种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部分生理活动,图2表示中心法则,图中字母代表具体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体现了图2中的a、b、c三个生理过程
B.图1所示过程可在原核细胞中进行,其转录和翻译过程不可同时进行
C.图2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配对的方式完全相同
D.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场所只有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某生物科技小组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对小麦幼苗光合速率的测定装置。
(1)小烧杯中装的是 ___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___。
(2)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向 ___________ 移动,其移动距离代表 ___________。
(3)若要测定幼苗的呼吸速率,需要对装置做 _________ 处理,且烧杯中液体一般更换为 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气压、温度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埃博拉病毒(EBO)呈纤维状,EBO衣壳外有包膜,包膜上有5种蛋白棘突(VP系列蛋白和GP蛋白),其中GP蛋白最为关键,能被宿主细胞强烈识别。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会引起出血热。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是注射疫苗或者抗体。如图为制备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埃博拉病毒(EBO)侵入人体时,在细胞中以RNA为模板,在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相应的DNA并指导蛋白质合成,进行增殖。冻干剂型埃博拉病毒疫苗于2017年10月在我国研制成功。以GP蛋白作为疫苗比较安全,其原因是GP蛋白自身没有感染能力,但保留有________________。
(2)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均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在体外融合时需要诱导,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是图中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__融合。筛选后的所需细胞群应具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体外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_____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同时为了维持培养液的PH值,需要提供的气体环境是______________。
(4)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最终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提取。“生物导弹”中,抗体的靶向作用是利用了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民间传统酒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现进行下述实验分离酒曲中的主要微生物。
实验一:将酒曲制成悬液后,分别取不同稀释度的酒曲悬液接种到GPDA培养基上,经培养后根据每个平板的菌落特征,统计不同微生物的菌落数,发现酒曲中主要有两类微生物,即酵母菌和霉菌。
(1)上述操作过程中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菌落特征鉴别微生物时,能够观察的菌落特征有_____________(多选)。
A.形状 B.颜色 C.隆起程度 D.大小
实验二:在液体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快;而酸性培养基中酵母菌比细菌生长更适宜。下述方案将酵母菌从酒曲中进行了分离。用小刀切开曲块,挖取米粒大小一块投入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中,然后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两天。
(1)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的成分包括黄豆芽、蔗糖、乳酸和水,其中碳源物质主要是___
(2)上述实验操作中,需要灭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取浑浊的培养液1mL转接到另一瓶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中并培养,如此重复多次。多次转接后,取稀释液用图所示方法接种在蔗糖豆芽汁平板上。
(1)图中所用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酸性蔗糖豆芽汁培养液成分相比,蔗糖豆芽汁平板培养基中少了乳酸,多了琼脂。这种成分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技人员发现了某种兔的两个野生种群,一个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长,另一种群不论雌、雄后肢都较短,为确定控制后肢长、短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显隐性关系及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性染色体的Ⅰ、Ⅱ1、Ⅱ2区段(如图),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分析和实验(Ⅰ区段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此区段中有等位基因;Ⅱ1区段为Y染色体上特有区段,Ⅱ2区段为X染色体上特有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兔的种群中Ⅱ2区段是否有等位基因:__________(填“是”或“否”),兔在繁殖过程中性染色体上能发生基因重组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先同学们认为可以确定控制后肢长、短的基因不位于Ⅱ1区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分别从两种群中选多对亲本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
甲组:♂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
乙组:♀后肢长×♂后肢短→F1后肢短。
从两组实验中可得到以下结论:后肢长度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基因不位于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基因的位置,同学们准备分别用乙组的F1与亲代个体进行两组回交实验:丙组:F1雌×亲代雄;丁组:F1雄×亲代雌,以确定基因位于Ⅰ区段还是位于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