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绿藻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TB)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并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封闭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③④号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果的颜色应相同
B.理论上⑤试管溶液变为黄色的时间应长于②号管
C.②号管中的二氧化碳来自绿藻的细胞质基质
D.可将BTB换成重铬酸钾溶液,酸件条件下观察变成灰绿色的时间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经肌肉标本是由许多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和肌细胞组成(引发动作电位所需刺激强度越低,兴奋性越高),每根神经纤维控制一个肌细胞,参与收缩的肌细胞越多,肌肉张力越大。下图是一个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M为刺激位点,甲、乙为两极均接在膜外的电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随刺激强度增大,肌肉张力越来越大
B.刺激强度越大,形成的动作电位越大
C.肌膜有皱褶,其上有许多乙酰胆碱的通道蛋白,利于肌细胞更快兴奋
D.若将该标本放入KCl溶液中,M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肌肉不会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 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 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 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正常女性体内某细胞经历了如图所示的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过程,若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阶段某个时期的细胞内可能存在四条X染色体
B.a阶段后核DNA和染色体数量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
C.b阶段中存在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1的时期
D.c阶段为受精作用,受精卵的形成可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XO型性别决定是一种特殊的性别决定形式,即雌性有两条X染色体(XX),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 (XO),如蝗虫。如图为某蝗虫的染色体组成图,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染色体组成来自雄性蝗虫体细胞
B.该蝗虫产生的精子中约一半不含X染色体
C.该蝗虫的细胞减数分裂时只能形成11个四分体
D.若该蝗虫X染色体上含一个显性基因,则其来自亲本雄蝗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的花色受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Y/y与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情况如图所示,用基因型为YyRr的某亲本植株自交时发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白色=3: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该实例表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亲本植株雄配子中5号染色体含y的部分可能发生了缺失导致该配子致死
D.亲本植株雌配子中5号染色体含Y的部分可能发生了缺失导致该配子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自身代谢和血浆
B.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D.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依靠协助扩散来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其中卵细胞、极核、精子均为减数分裂的产物且遗传因子均单个存在。受精卵发育成种子,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植物的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植株一定具备杂种优势
B.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都是高度不育的植株
C.一定条件下离体培养胚乳细胞能快速获得三倍体植株
D.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受A/a、B/b基因控制)的相关系谱图。I-3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II- 2和II - 3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女性,不考虑交叉互换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显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II-3和II-4生一个两病均患孩子的概率可能为1/3
C.若II- 2表现两病均患,则其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D.女性群体中乙病致病基因的频率低于男性群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