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Art)能治疗疟疾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研究机构开展了青蒿素和地塞米松(Dex)抑制T细胞增殖的研究,相关数据整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T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B.青蒿素除用于治疗疟疾外,还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
C.达到200μmo·L-1时,Art的免疫抑制效果强于Dex
D.与低剂量处理比,25~200μmol·L-1的Art和Dex的抑制率差异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Ⅰ、Ⅱ、Ⅲ)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100万kJ)。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形式循环流动
B.种群Ⅱ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种群Ⅱ呼吸消耗的能量小于5450万kJ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该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下丘脑,a为寒冷刺激,b、c分别代表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产生冷觉
B. 甲为农田害虫,a为喷施农药,b、c分别代表产生抗药基因,种群数量减少
C. 甲为生态系统,a为滥砍滥伐,b、c分别代表抵抗力稳定性减小,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D. 甲为同化量,a为太阳能,b、c分别代表呼吸作用热能散失,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表示某城市利用河流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图乙表示污水从A处流入河流后不同地方几种相对数值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该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入来源是藻类等植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 若排放的是化肥厂的污水(含大量无机N、P),则首先增加的是藻类
C. 图乙AB段水体浑浊,但CD段清澈见底,依赖于该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
D. 图乙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离子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不同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和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 图]中Ⅰ、Ⅱ的最低点和图2中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均为促进相应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
C. 若图1中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
D. 若图1中的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g小于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图解,其中a、b、c、d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过程需要用到某种蛋白质的催化功能,c过程需要用到某种核酸的运输功能
B. 据图推测,b过程为RNA的加工过程,剪切掉了部分脱氧核苷酸
C. 基因1的某次表达过程中可同时进行a过程和c过程,从而提高多肽的合成效率
D. d过程形成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同时作用于甲状腺和垂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 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 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 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 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成甲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交换
B. 乙细胞包含了4对同源染色体和2个染色体组
C. 丙图①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未发生重组
D. 丁细胞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Xb或aX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
B.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20 J/cm2·a
C. C比B的能量少的原因是B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
D. 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Ⅰ-1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 Ⅱ-5不可能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