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要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则应选择装置a、b、c
B.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都会产生CO2
C.b瓶中的溶液也可以换成漠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遇CO2的颜色变化为由黄变绿再变蓝
D.检测d瓶中的产物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现象是出现灰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污染物多聚联苯难以降解,受其污染的土壤中常同时存在重金属污染。研究发现联苯降解菌内的联苯水解酶是催化多聚联苯降解的关键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富含多聚联苯的环境中分离联苯降解菌,培养基中加入多聚联苯作为____________,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定”)培养基。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该细菌时,第1次划线及其以后划线总是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是为了____________。
(2)为了能够反复利用联苯水解酶,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
(3)若从联苯降解菌中分离并得到纯度较高的联苯水解酶,纯化该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采用该方法先分离出分子质量____________的蛋白质。
(4)下图中实线表示联苯水解酶催化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的关系,虚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增加一倍,反应速度与酶浓度的关系,能正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洋葱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在①、②时刻滴加了相应的溶液(30%蔗糖溶液或清水),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如甲图所示;乙图为实验中不同时期地两个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两处滴加的溶液分别为30%蔗糖溶液、清水
B.甲图的①到②过程中对应乙图中的a,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液泡颜色不变
C.甲图②时刻可对应乙图中的Y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最大
D.将X和Y两个细胞同时放入清水,X细胞先破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据图回答
(1)生牛奶在饮用前一般要经过________处理,以保证人体健康。
(2)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实验前所需的各种器材如培养皿等常用_______法灭菌。
(3)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做如图甲所做操作: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此再重复2次后,得到的溶液稀释度为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的培养基在接种之前需进行无菌检测,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丙中统计的菌落数比实际活菌数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培养基的作用来看,图丁所示的培养基称为_______,能起到分离微生物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池塘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对藻类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
I.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5组(C0~C4组)。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将水桶置于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下图1。
Ⅱ.研究者还统计了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结果如下图2所示。
(1)池塘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输入其中的总能量为______。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池塘中的所有的生物可看作一个_____。
(2)根据上述信息,大型溞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_____营养级,它与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据此分析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的原因是_____。
(3)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_________。第4天到第7天期间,C0、C1、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_(写出两项即可)。
(4)由上述实验可知,投放大型溞可用于防治因水体富营养化(N、P污染)造成的藻类爆发,但需考虑大型溞的投放_____等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下图。 图中_______(填“S1”或“S2”)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
(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______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利用率。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_____%,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群落的_______能力较弱,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下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不能推断出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B.光照同时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消耗一定量的O2,这属于植物细胞光呼吸的重要环节。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部分过程,请回答:
(1)①发生在__________中,并且需要ATP、NADPH分别提供____________。黑暗下C-C-C不能经还原再生成_____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而不能进行光呼吸。
(2)催化过程②和③的均是Rubisco酶。CO2和O2会竞争酶的同一活性位点,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因此当细胞中O2/CO2偏高时,会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过程②。
(3)在干旱强光照的环境中,光呼吸可为光合作用提供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植物光合速率下降。
(4)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置于玻璃钟罩内,浇足含18O的水,在适宜光照下若干小时,空气中含有18O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
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胡萝卜根尖细胞,处理X小时后发现所有的细胞处于G1和S期交界以及S期。去除DNA合成抑制剂Y小时后,再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Z小时,最终发现所有细胞均处于G1和S期交界(注:去除DNA合成抑制剂后细胞可继续分裂)。则X、Y、Z可以为
A.4.8;2.7;4.8B.3.5;2.7;4.8C.1.9;2.7;3.5D.4.8;2.7;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 a 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 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 b 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
B.图中 e 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图中 d 所表示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
D.f 与 a 的比值通常为 1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