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请回答问题:
(1)脂肪由_________元素构成,是人体细胞良好的_________物质,主要通过饮食摄入,也可以由糖类或蛋白质等物质转化而来。
(2)在研究肥胖成因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选取同龄且健康的A、B、C三个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分为_________组和实验组,分别饲喂等量的常规饲料和高脂饲料。在适宜环境中饲养8周,禁食12 h后检测_________相对值(反映小鼠的肥胖程度),结果如图1。三个品系小鼠中,最适宜作为肥胖成因研究对象的是_________品系小鼠。
(3)检测上述所选品系小鼠细胞内与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含量,结果如图2,图中HSL、ATGL 和TGH分别代表激素敏感脂酶、脂肪甘油三酯酶和甘油三酯水解酶。据图2推测,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其细胞内_________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鼠,影响了脂肪的利用与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为细胞合成与分泌淀粉酶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
请回答问题:
(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控制该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4] _________中。
(2)图1中,淀粉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经[2] _________运输到[1] _________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3] _________提供能量。
(3)图2中,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 [5] _______,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
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且乙<丙D.甲<乙,且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拟南芥的基因A、B在减数分裂中的功能,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
(1)通过_________法将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T-DNA插入到野生型(AABB)拟南芥基因组中,在含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得到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单突变体。
(2)将上述得到的两种单突变体杂交得到F1,F1中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植株占_____。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F1分单株种植,收获F2单独统计,若F2中抗性:不抗性=15:1,则说明F1的基因型为_____, 其F2抗性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
(3)F2中各植株的茎叶相似,无法区分。为进一步筛选得到F2中的突变体纯合子,提取F2抗性植株的叶片DNA,分别用引物“P1+ P3”组合及“P2+P3”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扩增,鉴定原理如下图所示。(插入T-DNA的A基因过大,不能完成PCR)若_________,则相应植株为抗性纯合子aa。依据同样的原理,可得到bb。
(4)下图为两种突变体拟南芥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据图推测,基因A和B的突变会导致减数分裂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青工成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代表类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构成不同的功能群。同一功能群中的植物则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为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生态学实验。
(1)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由于在本地物种中缺乏_______的制约,因而得以迅速繁殖。空心莲子草与本地植物之间为________关系,导致本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下降,威胁生态安全。
(2)科研人员将一个圆形样地划分为A区、B区和C1~C5区,除A区外,其余区域大小相同。各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C3~C5区中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分别为4、8、16种。第3、7和13天测定B、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状况,得到图2所示结果。
①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______。
a.A区和C区同时种植
b.先种植A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C区
c.先种植C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A区
②据图2分析,C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B区,说明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C1~C5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同学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图三是迎春幼苗横放后根和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二可确定促进迎春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__________mol/L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__________mol/L。
(2)图二、图三的实验结果能体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特点的是图__________;a、b、c、d四处中,生长素类似物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__处。
(3)为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分,可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A、B、C三组,其中B、C组分别按下图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处理作为实验组,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弯曲情况。实验应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 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 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儿茶素(C)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作用较弱。研究人员用稀土离子Yb3+对儿茶素(C)进行化学修饰,形成配合物Yb3+-C,并探究其抗菌效果和机理。
(1)细菌的细胞膜以___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儿茶素(C)与细胞膜的亲和力强,可以穿过细胞膜。稀土离子Yb3+可与细菌内的某些酶发生竞争性结合而降低酶的活性,也可水解磷酸二酯键进而损伤细菌的遗传物质_______。但稀土离子与细胞的亲和力较弱,难以到达作用靶点,影响了其抗菌活性。
(2)为了确定配合物中Yb3+:C的最佳摩尔比,研究人员利用_________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基的成分应包括_________、水、无机盐等。待培养基布满菌落后,用不同摩尔比的Yb3+-C配合物处理滤纸片,将其置于培养基中(见下图)一段时间后,比较滤纸片周围___________的直径,结果显示Yb3+:C的最佳摩尔比为________。
编号 | Yb3+:C的摩尔比 |
1 | 1:1 |
2 | 1:2 |
3 | 1:3 |
4 | 1:4 |
5 | 1:5 |
(3)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菌悬液,分别加入等量的C、Yb3+和最佳摩尔比的Yb3+-C,测定24h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数量变化(A600值越大,细菌数量越多),结果见下表。
时间 组别 A600 | 0h | 2h | 4h | 8h | 16h | 24h |
对照组 | 0.40 | 0.40 | 0.38 | 0.35 | 0.35 | 0.35 |
C处理 | 0.40 | 0.12 | 0.13 | 0.07 | 0.02 | 0.01 |
Yb3+处理 | 0.40 | 0.14 | 0.11 | 0.04 | 0.02 | 0.01 |
Yb3+-C处理 | 0.40 | 0.02 | 0.01 | 0.01 | 0.01 | 0.01 |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配合物Yb3+-C 的抗菌机理,研究人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各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结果如下图。
结果显示:
(a)未加抗菌剂:细菌菌体较小,其细胞质分布均匀;
(b)C处理: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结构不光滑,略显粗糙;
(c)Yb3+ 处理:细胞质出现较明显的固缩及空泡化现象;
(d)Yb3+-C 处理:细胞壁及细胞膜等结构发生破裂,细胞质出现了严重的固缩及空泡化现象。
由此可见,儿茶素(C)和Yb3+作用的主要位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推测Yb3+ -C具有更强抗菌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逐年引入一定数量的三种生物A、B、C,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关系,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A、B之间是捕食关系
B.物种B、C之间是竞争关系
C.增大物种C的种群密度会增加物种B的环境容纳量
D.物种A的种群密度减小会使物种C的种群密度间接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