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雄性动物个体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只考虑这两对等位基因,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DNA复制时其中一个基因b发生突变,则最多可产生三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B. 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最多可产生四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C. 若正常分裂,则最多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D. 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这两条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下图所示的三种模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能体现反馈调节机制的是模式Ⅲ
B. 模式Ⅰ中,若神经元①兴奋,神经元④一定会兴奋
C. 模式Ⅱ中,若神经元③兴奋,神经元②的电位一定是外负内正
D. 模式Ⅲ中,若神经元②兴奋后神经元①再兴奋,神经元③可能不产生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回答下列稳态与调节问题:
Ⅰ、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兴奋在神经突触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分析氨基丁酸(GABA)控制疼痛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下丘脑在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下图。
(3)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0.8~1.2g/L,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国庆阅兵时,受阅官兵长时间未喝水,但动作有力队列整齐,此时,垂体释放增多的、参与水盐调节的激素及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也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调节,后者称为____________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和代谢的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1、图2、图3分别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细胞分裂方式可发生在人的____________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2)若图1细胞分裂某过程发生差错,导致出生了含有XXY染色体的孩子,则发生差错的时期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XXY染色体的孩子发育后,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X染色体的生殖细胞占____________。
(3)图2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____段,出现GH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3中的a、b、c表示DNA分子的是____________,图3对应于图2B→C变化的过程应为_________(填“Ⅱ”或“Ⅱ→Ⅰ”)。
(5)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2中____________段。如果用洋葱根尖作实验材料来探究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XY型性别决定植株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叶有宽叶和窄叶两种。为探究花色和叶型的遗传特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
(2)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时用A、a表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时用A、a和B、b表示;若叶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时用D、d表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时用D、d和E、e表示,则亲本雌雄株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F2中白花宽叶雌株与红花窄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红花宽叶雌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F1中宽叶基因频率为________,与亲代相比该种群_______(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探究是一个漫长而艰的过程。分析以下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后回答问题。
实验一 1864年,德植物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实验证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实验二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他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1)。
实验三为探究叶绿体在光下利用ADP和Pi合成ATP的动力,科学家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2)。
(1)实验一中先把绿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为了使叶片显色更加明显,你将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叶绿体中形成ATP的动力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成员研究温度对神仙鱼主要消化酶活力(如图)及呼吸频率(如表)的影响。请回答问题:
人工饲养下水温对神仙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水温/℃ | 成鱼 | 幼鱼 | ||
饲养2天的呼吸频率 (次/min) | 饲养7天的呼吸频率 (次/min) | 饲养2天的呼吸频率 (次/min) | 饲养7天的呼吸频率 (次/min) | |
16 | 56.2 | 55.7 | 41.3 | 30.2 |
19 | 102.4 | 110.8 | 102.8 | 110.5 |
22 | 120.2 | 122.3 | 124.2 | 125.0 |
25 | 122.0 | 122.5 | 125.2 | 125.0 |
(1)结合生活实际,研究温度对神仙鱼主要消化酶活力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从实验结果看,__________(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家庭在室内饲养神仙鱼应选择可控温的水箱,结合上图推测,可根据____________的不同相应调节水温。
(2)在16℃环境下,不论是成鱼还是幼鱼的呼吸频率都明显低于其它水温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将成鱼和幼鱼分别从25℃环境移至16℃环境饲养,幼鱼的呼吸频率变化更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动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和应用均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下图为动物细胞工程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将成块的组织中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培养过程中,要向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还需要向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等一些天然成分,以保证细胞所需的营养。
(2)1980年,科学家首次通过显微注射法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小鼠。目前,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获取基因工程需要的目的基因。
(3)与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_______________而逐渐受到限制,因此,到目前为止,用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动物,实际是通过上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_技术实现的。采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技术,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________(选择“单核”或“多核”)的杂交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U型管中间由水分子能透过,而单糖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实验开始时两侧液面等高,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三组该装置,编号为1号、2号、3号,1号装置侧均加入的蔗糖溶液,2号装置侧分别加入和的蔗糖溶液,3号装置侧分别加人的蔗糖溶液和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每组液面高度情况分别是:1号装置中____,2号装置中____,3号装置中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取一组装置,向侧分别加入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分别向两侧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置于恒温水浴锅中一段时间,则液面高度情况是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重新换用水分子和单糖分子可以透过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重复(2)中实验,观察到侧液面的高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其中有一种病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的发病率在男女中大致相等B.的基因型是或
C.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D.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