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草履虫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是800只
B.当草履虫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自然增长率一直为0
C.影响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资源和空间有限
D.在10年后,若草履虫因为捕食者而发生数量变化,则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在酶含量一定的情况下,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酶促反应速率
B.将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横坐标表示放入清水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红细胞的体积
C.丽藻细胞吸收K+时,横坐标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纵坐标表示K+吸收速率
D.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能降解果胶使细胞壁破损。成熟的番茄果实中,PG合成显著增加,能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保鲜。利用基因工程减少PG基因的表达,可延长果实保质期.科学家将PG基因反向接到Ti质粒上,导入番茄细胞中,得到转基因番茄,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已获取PG的mRNA,可通过____________获取PG基因。
(2)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番茄原生质体后,可用含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还需将其置于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___________现象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再生。
(3)由于导入的目的基因能转录出反义RNA,且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补结合,因此可抑制PG基因的正常表达.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确定转基因番茄培育成功。
(4)将转入反向链接PG基因的番茄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用________技术;其中,愈伤组织经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完整植株,此过程除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向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地开展以转基因番茄种植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建设,利用其秸秆发酵制酒,酒糟喂牛,牛粪和一些番茄的叶片等做沼气池的原料,沼气用于燃烧,沼渣肥田提高番茄产量,该生态系统主要利用的生态农业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 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 浓度提高,大部分H+ 通过特殊的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 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好氧细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
C.上述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电能→ATP中的化学能
D.结构①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B.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C.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只有钠离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
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四膜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营养成分不足时,进行接合生殖,过程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用高浓度的DDT处理不耐药的野生型四膜虫,经筛选获得了纯合的耐药四膜虫。为研究四膜虫耐药的机理,进行了相关实验。
(1)高浓度DDT处理四膜虫可获得耐药个体,原因是DDT对四膜虫具有____________作用,使耐药的个体被保留。
(2)为研究耐药性的遗传,科研人员将四膜虫分为80组进行实验,每一组两只四膜虫,一只是纯合的耐药四膜虫,另一只是野生型四膜虫。每一组的一对四膜虫接合生殖后得到的四膜虫均耐药。若每一组接合后的四膜虫再次相互接合,在80组实验结果中,出现耐药四膜虫的组数约为____________组,则表明耐药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耐药为____________性;若80组实验结果中,出现耐药四膜虫的组数约为____________组,则表明耐药性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两对基因独立分配。
(3)为研究基因A与四膜虫的耐药性是否有关,科研人员提取耐药个体的DNA,选用图2所示的引物,先后进行PCR,以最终获得A基因失活突变的四膜虫。
①请分析每次PCR体系中除必要的原材料、酶、缓冲液外,还需加入的模板、引物是哪些?得到的产物是什么?填写以下表格。
模板 | 引物 | 产物 | |
PCR1 | A基因 | ______________ | 大量的A1-x |
PCR2 | A基因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PCR3 | N基因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添加 | A1-N-A3 |
PCR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大量的A1-N-A3 |
②回收的PCR4扩增产物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转入耐药四膜虫细胞中,并用加入___________的培养液筛选,获得的四膜虫在高浓度DDT处理下生长速率明显下降,表明A基因是____________基因。
(4)从进化角度分析,营养成分不足时四膜虫进行接合生殖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据此分析,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抗旱性和多颗粒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F2抗旱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做亲本,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互花米草是一种沿海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对水淹的生态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互花米草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K+吸收速率与潮汐水淹时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进行水淹处理时,实验用水应为自来水
B. 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3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
C. 水淹时间为24h/d的互花米草长势最差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
D. K+吸收速率逐渐下降,主要与细胞膜上载体数量不足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钾在动植物食品中含量丰富,人体钾的来源全靠从食物中获得,肾对钾的排出特点是“多入多出,少入少出,不入也出”。图A是人体钾代谢途径,图B是通过泵进入细胞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钾离子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细胞内钾离子增多会导致静息电位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胰岛素可激活细胞膜上的泵,协助小肠上皮细胞进行葡萄糖的运输。正常人饭后血钾含量会有所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清钾高于以上,称为高血钾症。尿毒症患者会出现高血钾症,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
(5)大量研究表明,钾通道是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外的主要途径,细胞丢钾是细胞凋亡的必要条件。据此,试提出一种治疗效应T细胞攻击正常组织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大肠杆菌能够从“肉食者”变为“素食者”吗?
在《细胞》杂志上,以色列科学家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制造“吃”CO2的大肠杆菌,从而改变了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
要从根本上改变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需要许多相关基因的改变,是个很复杂和漫长的过程。科学家先引入一条固定CO2的途径让大肠杆菌“吃掉”CO2,并从中获得能量。该途径主要是让CO2和一种一碳化合物(甲酸盐)进行反应来生产有机物,具体途径见下图。
但是大肠杆菌并不喜欢这条通路,研究人员又利用自然选择的力量来促进大肠杆菌接受这条新的代谢途径。200多天后,大肠杆菌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350天后,选择下来的大肠杆菌完全接受了暂新的命运。通过测序结果发现,这些细菌体内发生了至少11个新的基因突变,让他们能够适应自养的生活方式。
此研究的目标是为了加大对CO2的固定,有望解决食物和能源的可持续生产问题。这一改造使得大肠杆菌的碳源从有机碳源变为CO2,是目标达成的重要一步。遗憾的是,目前的结果不很尽人意,采取新生活方式的大肠杆菌产生的CO2要比消耗的更多。看样想要利用大肠杆菌为人类服务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1)大肠杆菌是一种单细胞________生物,它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它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
(2)写出改造后的大肠杆菌与蓝藻在同化作用上的不同。________
(3)推测研究人员筛选以最终获取“吃”CO2大肠杆菌的思路。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是否能够解决温室效应问题?请阐述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