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以淀粉为原料,经过一系列转化,可以获得多种化工原料,转化过程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有刺激性气味,是一种可以凝结成冰一样的液体
B.上述流程图中所有有机物淀粉除外,共含6种官能团
C.丁戊的反应方程式为2CH2=CH2+O22,原子利用率100%
D.丙的链状单官能团不包括丙同分异构体有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天山雪莲具有抗炎镇痛、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其中具有药理活性的主要物质是黄酮类物质。多年来盲目采挖导致天山雪莲频临灭绝,研究人员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雪莲有效成分的提取,下图为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进行组织培养时,将雪莲幼苗的叶或茎切成0.5cm长的小段作为_______,用酒精溶液和次氯酸钠溶液进行________,然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并用_______吸取材料表面的水分。
(2)图中①过程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_________过程。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诱导,使用时应严格控制用量,才能准确地发挥“激素杠杆”的作用。
(3)利用转基因技术也可以实现雪莲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若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需用_______处理以使大肠杆菌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状态,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细胞。通常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基因工程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酶与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学说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结构的变化不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B.酶促反应结束后,酶的结构恢复到原状
C.该学说不能体现出酶的专一性
D.高温和低温都可能会影响活性中心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西瓜甲和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西瓜乙培育无子西瓜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索的作用是抑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B.图中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为AAaBbb
C.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没有形成生殖细胞
D.为避免每年都要制种的麻烦,可对三倍体西瓜进行无性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无花果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实验中,需在果实发育的五个阶段各取一个果实进行打孔取样
B.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碘液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
C.在晾制无花果干的过程中,细胞损失的水主要是结合水
D.据图分析可知,果实中淀粉分解不是葡萄糖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
HH | Hh | hh | TT | Tt | tt |
12 | 71 | 60 | 54 | 97 | 49 |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___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
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
①据此可知,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________分裂时期表达,而P2在_________细胞中表达。
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
(4)科研人员利用杂交育种技术改良乙水稻,获得了HHTT型乙水稻新品种。最终选出的植株中,部分个体含P1P2基因,部分不含,应保存其中哪一类?请分析说明理由。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一个番茄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
【1】图中①③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当环境条件适合且G=I、D=K时该番茄叶肉细胞的代谢特点是_________。
已知海藻糖能提高植物抗盐、抗旱能力。为了解高温环境下,海藻糖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番茄植株分为等量的4组。向其中3组喷施不同浓度(T0.50.5%;T1.01.0%;T1.51.5%)的海藻糖。第4组设置为对照组(CK)。对各组番茄叶进行处理,9天后测得番茄叶片胞间CO2浓度及净光合作用速率分别如左图和右图。
【3】对照组实验条件是 。
A.高温、无海藻糖喷施B.正常温度、无海藻糖喷施
C.高温、0.5%海藻糖喷施D.正常温、0.5%海藻糖喷施
【4】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总光合速率的变化。
【5】根据图数据,能否得出“喷施海藻糖能提高番茄植株净光合作用速率,且是通过提高胞间CO2浓度来实现的”这一结论?作出你的判断,尽可能多地写出判断的依据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 过程①和都③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 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 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抛秧育苗时,多数茎和根系平躺在田面。科学家针对此现象开展下列研究。
(1)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IAA因重力影响使近地侧浓度较高,导致近地侧细胞的生长速度比远地侧__________,根向地弯曲生长。
(2)将水稻根分成8组进行局部遮光和切除处理,放入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先将各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处理 | 根尖的生长情况 |
1 | 黑暗中 | 垂直生长 |
2 | 某处理 | 负向光倾斜生长 |
3 | 遮住根尖以上的部位 | 负向光倾斜生长 |
4 | 遮住根尖 | 垂直生长 |
5 | 完全剥除根冠 | |
6 | 不完全剥除根冠(残留根冠原始细胞) | 约在1天内失去负向光性,新根冠形成后仍负向光生长 |
7 | 切除根尖0. 5mm(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 | 有限的伸长生长,无负向光性 |
8 | 切除根尖2mm(即切除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 |
对2~8组应给予__________,第5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__________,第8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__________。根据上表推测__________是根的感光部位。
(3)光对植物生长的调控需要IAA作为中介,用不同光照条件处理水稻幼苗,由下图可知__________。
(4)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检测根尖4mm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结果如下表:
处理 | 弯曲度 | 向光侧(ng·g-1·FW) | 背光侧(ng·g-1·FW) |
光强(100μmol·m-2·s-1) | 63 | 184 | 498 |
黑暗 | 0 | 418 | 418 |
根据上表可知,单侧光照使水稻根IAA__________,引起根的负向光性生长。
(5)推测发生负向光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IAA的含量决定了根尖的生长方向,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6)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研究分析秧苗能够扎根直立的原因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餐厨垃圾废液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微溶性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并利用,但由于初期有益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发酵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1)为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来制备微生物菌剂,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两种菌液进行不同配比分组处理如下表所示:
编号 | R0 | R1 | R2 | R3 |
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 | 1:0 | 0:1 | 1:1 | 2:1 |
将上表菌液分别接种于l00mL__________中进行振荡培养,振荡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本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为__________。
②培养3天后测定活菌数,取一定量菌液进行__________稀释,然后分别取0. 1mL的菌液采用__________法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中培养。进行计数时,可依据__________对两种菌进行区分,并选取菌落数在__________内的平板。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菌种比例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测得15天内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分别选取__________的接种比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降解效果最好。废液中个别组蛋白质含量在后期升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