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一为人体手背皮肤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某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表示图一中 (填字母)处的结构。在图二④处发生的信号转变为 。神经纤维D在E中的细小分枝叫做 。
(2)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 性发生变化, 离子大量向膜内侧流动,膜内电位变化为 ,此时测得的电位称为 电位。
(3)如果在图二中③处注射神经递质,④处发生的变化是 (兴奋、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动物是( )
A. 输液不久的动物 B. 患糖尿病的动物
C. 切除垂体的动物 D. 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医生常常给病人输液,常把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0.9%的NaCl 溶液)中,而不是溶解于蒸馏水中。这是因为( )
A.无机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
B.蒸馏水不含营养物质
C.蒸馏水可增大细胞中自由水比例,使细胞代谢加快,加剧病情
D.生理盐水能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防止细胞过度吸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水稻种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中的高植酸问题,可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下图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
据图回答:
(1)图中基因组文库____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cDNA文库。
(2)B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A、C过程中___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
(3)目的基因Ⅰ和Ⅱ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模板直接进行 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 。
(4)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最好选用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表示生物界中存在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是 ( )
A.甲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B.乙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无光时,甲过程一定不能进行 D.有氧时,乙过程不一定能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且MA>MB,Ma=Mb>MA。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装置、乙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则( )
A.h1>h2,M1<M2
B.h1<h2,M1=M2
C.h1>h2,M1>M2
D.h1<h2,M1>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含有基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不利于抵御寒冷
B.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C.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
D.在休眠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有利于降低植物的细胞代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