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半乳糖和葡萄糖等。母乳中的营养蛋白可以被消化吸收。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消化道中不能被分解的原因及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可能是 ( )
A.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无消化蛋白质的能力;胞吞方式吸收
B.母乳中含有抑制免疫球蛋白分解的某些物质;胞吞方式吸收
C.新生儿的消化系统中含有抑制蛋白质分解的某种物质;主动运输方式吸收
D.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ATP,可为新生儿提供物质吸收的能量;胞吞方式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如下表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 B.摘除顶芽后,侧芽生长停滞
C.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作用相同并可相互促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植物受伤时,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B.系统素的合成与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有直接关系
C.系统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Ⅰ.实验步骤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
②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
②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Ⅱ.实验分析: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 g/小时,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 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过程中能使ATP含量增加的是 ( )
A.线粒体基质中CO2生成的过程
B.叶绿体基质中C3被还原的过程
C.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的过程
D.小肠中Na+进入血液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在盖玻片一侧滴人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C3植物和C4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C4植物与C3植物相比,其发生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
B.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的特点为细胞个体较大,叶绿体中不含有基粒
C.C4植物水的光解发生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
D.C4植物比C3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很多倍,其原因是有关酶对CO2的亲和力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是牛胚胎分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 和 时期的胚进行操作。
(2)①指的是 ,②指的是 。
(3)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具有的特点是 。
(4)我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的研究,请你谈谈为什么要反对克隆人?
(5)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 ,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在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中,需要进行检测与筛选的是( )
①对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培育作物新品种②植物杂交育种实验从F2显性性状个体中得到稳定遗传的良种③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萝卜一甘蓝”④ 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培育具有抗虫特性的新植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使图1转化成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⑥升高镜筒
A.⑥-⑤-④-③-② B. ⑥-④-③-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