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是关于细胞中水含量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 新陈代谢旺盛的植物细胞含自由水量较高
C. 越冬植物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
D. 老年人细胞中含水量比婴儿要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请利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人的唾液中含
有的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
实验材料: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鸡蛋,水,小烧杯,玻璃
棒,试管,滴管和滴瓶,镊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1)制备蛋清液:取少量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清水,用玻璃棒调匀,备用。
(2)取唾液:清水漱口,口含脱脂棉,片刻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3) 。
(4) 。
(5)再向两试管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振荡。
(6)注意观察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 。
实验结果分析:两试管中均含有 。由于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唾液淀粉酶。
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证明 。
(7)加蛋清的试管在实验中起 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试管中,且必
须现配现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l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Ⅰ、Ⅱ、Ⅲ表示物质,①~
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图2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
表示)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物质Ⅰ表示 ,其分子结构简式为 。物质Ⅲ表示 ,其生成场所是 。
(2)图1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 ,葡萄糖的生成和利用场所分别是 、 。
(3)如果该植物处于图2中C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①②④⑥;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 (用数字表示)。
(4)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C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葡萄糖的速度是 mg/h/c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材料选对了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下面有关洋葱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皮细胞大,容易观察,可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B.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
C.表皮细胞呈紫色,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
D.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甲细胞的变化是______,乙细胞的变化是______。
(2)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乙,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Ca2+的吸收方式是
(3)对标号④和标号⑨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 B.前者有类囊体,后者有嵴
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4)如果乙图所示的细胞是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提供含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氨基酸作为合成胰蛋白酶的原料,则15N依次出现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5)如果将细胞甲置于光照充足处,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是用藓类小叶做的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到的一个显微镜视野,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出现的现象表明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B.如果将该细胞放在80℃条件下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C.藓类小叶可以用来观察叶绿体
D.由于藓类的液泡无色透明,故不适合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