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07江苏卷)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知红细胞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BB、B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基因型为bb。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示意图。
(1)从图中可见,该基因突变是由于 引起的。巧合的是,这个位点的突变使得原来正常基因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丢失。正常基因该区域上有3个酶切位点,突变基因上只有2个酶切位点,经限制酶切割后,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正常基因显示 条,突变基因显示 条。
(2)DNA或RNA分子探针要用 等标记。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根据图中突变基因的核苷酸序列(…ACGTGTT…),写出作为探针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
(3)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可以确定胎儿是否会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对夫妇4次妊娠的胎儿Ⅱ-l~II-4中基因型BB的个体是 ,Bb的个体是 ,bb的个体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7江苏卷)下图为植物新陈代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 上,其中光能向电能的转换由 分子完成。光照下该分子转变成 ,夺取水分子中的 。
(2)在②过程中,NADPH的作用是 。
(3)③过程表示 呼吸,它发生在 中。
(4)④过程中的能量由ATP中的 水解释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7江苏卷)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 ,c是 ,d是 。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等。
(4)细胞器膜、 和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7江苏卷)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为
A.12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7江苏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列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 B.合成抗体抑制病菌繁殖
C.分泌淋巴因子以增强免疫效应 D.形成抗毒素使细菌外毒素丧失毒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7江苏卷)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
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7江苏卷)26.下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7江苏卷)下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7江苏卷)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7江苏卷)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