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图1和图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
图1 植物甲的萌发花粉粒 图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质。如果将图1中的1个精子与图2中的1个_______细胞或2个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生长素浓度(mg/L)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 0.5 | 3.6 | 5.5 | 6.4 | 5.2 | 3.1 | 0.4 | 0.2 |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图1和图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
图1 植物甲的萌发花粉粒 图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质。如果将图1中的1个精子与图2中的1个_______细胞或2个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生长素浓度(mg/L)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 0.5 | 3.6 | 5.5 | 6.4 | 5.2 | 3.1 | 0.4 | 0.2 |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1)、(2)小题:
(1)甲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Xb),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
(2)苯丙酮尿症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患儿由于缺少显性基因H,导致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来自食物的苯丙氨酸沿非正常代谢途径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造成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目前防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尽早采用食疗法,即给予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
①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其中,含量用“正常”、“过多”、“缺乏”表示):
患儿 | 体内苯丙酮酸含量 | 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含量 | 基因型 |
食疗前 |
|
|
|
食疗后 | 正常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1)、(2)小题:
(1)甲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Xb),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2)苯丙酮尿症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患儿由于缺少显性基因H,导致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来自食物的苯丙氨酸沿非正常代谢途径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造成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目前防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尽早采用食疗法,即给予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
①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其中,含量用“正常”、“过多”、“缺乏”表示):
患儿 | 体内苯丙酮酸含量 | 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含量 | 基因型 |
食疗前 |
|
|
|
食疗后 | 正常 |
|
|
②若用基因工程方法治疗苯丙酮尿症,其基本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 反 应 | |||
破 坏 前 | 破 坏 后 | |||
左后肢 | 左后肢收缩 | 右后肢收缩 | 左后肢不收缩 | 右后肢不收缩 |
右后肢 | 左后肢收缩 | 右后肢收缩 | 左后肢不收缩 | 右后肢收缩 |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 B.DNA可由细胞核进人线粒体
C.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D.tRNA可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 B.DNA可由细胞核进入线粒体
C.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D.tRNA可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6江苏卷)(7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1:检测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得到下列数据:DNA含36.5%,RNA含9.6%,蛋白质含47.9%,类脂和钙等含6.0%。由此可以推知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
(2)实验2: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知DNA是噬菌体的__ _____物质。
(3)实验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 结构模型。
(4)实验4: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总是高茎(Dd)。如果让子一代高茎自交,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_________。
(5)实验5: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是_________倍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6江苏卷)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A.二糖 B.多糖 C.氨基酸 D.脂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