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04江苏卷)(11分)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 平均受害面积 (%) | 气孔 | |
气孔密度 (个/mm2) | 每个气孔面积 (mm2) | ||
甲植物 | 13.5 | 218 | 272 |
乙植物 | 33.4 | 162 | 426 |
丙植物 | 57.7 | 136 | 556 |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__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_____________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4江苏卷)(8分)科学家利辐射诱变技术处理红色种皮的花生,获得一突变植株,其自交所结的种子均具紫色种皮。这些紫色种皮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却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
(1)上述紫色种皮的花生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结出了红色种皮种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紫色种皮的种子,可用于培育紫色种皮性状稳遗传的花生新品种。假设花生种皮的紫色和红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文字简要叙述获得该新品种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4江苏卷)(7分)玉米正常植株叶片为绿色,患一种遗传病后植株的叶片具白色条斑,或为不能成活的白化苗。显微观察发现,白化苗和白色条斑处的叶肉细胞不含叶绿体。有人为了探索该病的遗传机理,用人工授粉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一
P ♀条斑叶 × 绿色叶♂
↓
F1 绿色叶 条斑叶或白色叶
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①实验结果显示,母本患条斑病时,该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方式遗传。
②实验中后代不同性状的个体的比例是随机的,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
P ♀绿色叶 × 条斑叶♂
↓
F1 绿色叶
↓
F2 绿色叶 条斑叶或白色叶
表现型比例 3 ∶ 1
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始终为3∶1。
实验二结果显示,母本正常时,该病的遗传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4江苏卷)(8分)紫草素是紫草细胞的代谢产物,可作为生产治疗烫伤药物的原料。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素。下图记录了生物反应器中紫草细胞产量、紫草素产量随培养时间发生的变化。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器中紫草细胞的生长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影响紫草素产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4江苏卷)(8分)紫草素是紫草细胞的代谢产物,可作为生产治疗烫伤药物的原料。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素。下图记录了生物反应器中紫草细胞产量、紫草素产量随培养时间发生的变化。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器中紫草细胞的生长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影响紫草素产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4江苏卷)(8分)正常细胞的基因组中都带有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在发生突变或被异常激活后就会变成具有致癌能力的癌基因,从而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1)某原癌基因上一个碱基对的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改变,即氨基酸顺序上第19位氨基酸由脯氨酸转变为组氨酸。已知脯氨酸的密码子有CCU、CCC、CCA、CCG,组氨酸的密码子有CAU、CAC。突变成的癌基因中决定第19位组氨酸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癌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是因为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使得细胞间的_______________。
(3)当人体自身组织的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以后,这些癌细胞就成为抗原,健康的机体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消灭它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4江苏卷)(8分)正常细胞的基因组中都带有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在发生突变或被异常激活后就会变成具有致癌能力的癌基因,从而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1)某原癌基因上一个碱基对的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改变,即氨基酸顺序上第19位氨基酸由脯氨酸转变为组氨酸。已知脯氨酸的密码子有CCU、CCC、CCA、CCG,组氨酸的密码子有CAU、CAC。突变成的癌基因中决定第19位组氨酸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癌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是因为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使得细胞间的_______________。
(3)当人体自身组织的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以后,这些癌细胞就成为抗原,健康的机体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消灭它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4江苏卷)(8分)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2)当体内缺乏_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____________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B势是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4江苏卷)(8分)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1)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需鉴定的有机物 | 用于鉴定的试剂 | 反应产生的颜色 |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
蛋白质 |
| 紫 色 |
淀 粉 | 碘 液 |
|
脂 肪 |
| 橘黄色 |
(2)鉴定DNA时,一般先将被鉴定物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0.015mol/L NaCl溶液的试管中搅拌后,再加入___________试剂,混合后将其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若其中溶液颜色为_______________,而对照组试管中溶液为无色,则可确定被鉴定物为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4江苏卷)(6分)过去人们以为作物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在保证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2)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