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08泉州一中一模)(20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发病情况调查时,发现本校高一年级有一位男生患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这种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该男生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患此病,他的两位姑姑也有一位患此病,这位姑姑又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已知家族中其他成员都正常。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
(2)请根据这个男生及其相关的家族成员的情况,在下图方框中绘制出遗传系谱图,并标出该男生和他的祖父的基因型。(该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标在图上)
(3)该男生的基因型与他姑姑患病女儿的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 %。预测将来该男生未色盲,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婚配,他们若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男孩。那么染色体变异发生在 细胞减数分裂的第 次分裂过程中。
(4)经多方咨询,该男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表现正常。若成年后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婚配,你认为其后代是否会患该病? 。为什么? 。若该妇女怀孕需进行产前诊断,通常采用基因检测手段诊断胎儿是否含有该病基因,实验室的操作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08泉州一中二模)(22分)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某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六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七星瓢虫、草蛉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花喜鹊、麻雀以草蛉、红蜘蛛、蚜虫为食。请回答:
(1)从生物因素方面分析,花喜鹊和七星瓢虫属于 关系。
(2)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为了保护古树,在古树上额外多放了一些古树上已有的一种小虫子,这种小虫子最有可能是上述动物中的哪一种? 。增放这种小虫有什么好处? 。请在下面的方框中写出该小虫为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 。
(3)上述所列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为什么? 。(二)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为了验证NAA和IAA的这种差异,可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1)实验材料:相同浓度的NAA和IAA溶液(均能正常促进枝条生根),去芽的扦插枝条若干。
(2)实验步骤:
①取大小、数量及生长状态均相同的去芽扦插枝条分为 。
②用适量的NAA溶液处理A组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上述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
(3)预测实验结果: 。
(4)上述实验中,为什么选用的实验材料为去芽的扦插枝条? 。
(5)在进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时,一般需要剪去扦插枝条上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8泉州一中二模)(20分)已知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为显性,三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分析回答:
(1)若选用杂合黄果高茎番茄(rrHh)植株的花粉用不同方法进行育种,分别获得植株B和植株C,有关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植株A为 (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其基因型及比例是 。
②获得植株B的育种方法是 ,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③植株C可能有 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
④获得植株C的育种方法所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 。
⑤植株B与植株C相比,一般情况下, 一定是纯合子。
(2)若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病毒基因导入植株B,选用与目的基因结合的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有 。(写出两点)
(3)若选用纯合的红果矮茎缺刻叶(RRhhBB)番茄植株和黄果高茎马铃薯叶(rrHHbb) 番茄植株杂交(三对性状都有明显的显隐性,即完全显性),将获得的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红果高茎缺刻叶与黄果矮茎马铃薯叶的比例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8泉州一中二模)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果F1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Ⅱ、Ⅲ)。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别 | 杂交组合 | 结果 |
Ⅱ | F1红眼♀×白眼♂ | 红眼♀∶红眼♂∶白眼♀∶白眼♂=1∶1∶1∶1 |
Ⅲ | 野生型红眼♂×白眼♀(来自实验Ⅱ) | 红眼♀∶白眼♂=1∶1 |
A.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
C.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D.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8泉州一中二模)对采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番茄(2N)马铃薯(4N)杂种植株及采用马铃薯作砧木,番茄作接穗嫁接获得的植株作比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B.二者均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获得了双亲的遗传性。
C.前者为二倍体,后者为四倍体。
D.前者需利用细胞融合和组织培养技术,后者保持了亲代的遗传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8泉州一中二模)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8东北四校联考)(22分)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典型材料。请你分析提供的各种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属于 倍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为 。
(2)果蝇的相对性状有多对,如:残翅型和长翅型,刚毛型和截毛型。
实验I:你如何确定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实验方法:用数量能满足实验要求的纯种残翅果蝇与纯种长翅果蝇做正交和反交实验。
对两种不同杂交方式得到的后代性状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预测: 。
实验结论:控制果蝇翅和身体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实验II:根据实验I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你如何确定长翅为显性性状?
实验方法:用数量能满足实验要求的纯种残翅果蝇与纯种长翅果蝇做正交和反交实验。
实验结果预测: 。
实验结论: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
(3)现有两管果蝇,甲管全部为长翅形,乙管既有长翅形,也有残翅形,谁是亲本,可根据试管中果蝇的性别来判断。
①若乙管是甲管的亲代,则乙管中 。
②若甲管是乙管的亲代,则乙管中 。
(4)如果已经知道果蝇的刚毛型对截毛型是显性,基因用B和b表示,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基因位于哪种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表示并结合文字简单表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8东北四校联考)(20分)图21表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流动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图中⑥⑨⑩过程所示为双向变化,其余为单向过程。)
(1)①过程称为 ;②过程的进行需要光反应为之提供 ,
该过程所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
(2)若③过程明显减弱,血液中C6H12O6含量明显降低,此时上图可以表示人体生理过程中可能加快的包括 。
(3)A、B属于存在不同组织中的同一类化合物,但是其形成后却有着不同的转化形式,A可以重新形成C6H12O6,B则沿着⑧途径形成乳酸,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4)若图中X是胰岛B细胞产生的能够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则X是 。若X是能够特异性中和破伤风外毒素的某种物质,则X的产生主要是在 免疫的 阶段。
(5)②过程和⑤过程所发生的细胞器在结构上具有的相同点是 。
(6)在该过程中,某种肉食性动物体重若要增加1千克,则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8东北四校联考)图1为某人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血液中结核杆菌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2天开始
B.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18天开始
C.该抗体的合成过程必需受遗传物质控制,指导抗体合成过程中涉及的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7种
D.该抗体的基本单位、产生的细胞及主要细胞器依次是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8东北四校联考)对于生态学相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生态因素可以影响生物各项生命活动,其中温度对植物的形态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B.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且水平方向上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分层现象
C.由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所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中,猫头鹰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