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妇,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乙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就这两对夫妇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关的基因型:
甲夫妇:男 ;女 。
乙夫妇:男 ;女 。
(2)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应进行遗传咨询。
①假如你是医生,你认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风险率是:
甲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率为 %。
乙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 %。
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两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议:甲夫妇最好生一个 孩。乙夫妇最好生一个 孩。
(3)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包括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 。这时,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
(3)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为什么? _____
(4)生物进化的单位是 ,进化的原材料由 提供,______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不抗病(ddtt)两种品系的小麦,要利用这两个品系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病的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符合要求的矮秆抗病小麦的基因型是 ________ 。
(2)如果利用单倍体育种法,应该首先让这两种品系的小麦杂交,所得到的杂交后代(F1)基因型是 ____ 。
(3)利用F1产生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基因型为 ,这些幼苗被称为 。
(4)产生幼苗后还要用 处理,这种处理的原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胞的生存没有决定性作用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C.基因工程操作过程的步骤中只有第三步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环节依次为
①筛选获得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②制备重组DNA分子
③使目的基因表达 ④获得目的基因
⑤导入受体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②③① C.④②⑤①③ D.③②④⑤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家运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DXT转移到棉花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效果很好的优质棉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XT基因来自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其基因的编码区特点与酵母菌相同
B.DXT基因能在棉花细胞中正常表达,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C.转基因棉花培育过程中,可用土壤农杆菌的质粒作为运载体,还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获得该基因常采用“鸟枪法”,要用到两种工具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A.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
B.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C.PCR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
D.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
B.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C.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来实现的
D.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