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1855  21863  21869  21873  21879  21881  21885  21891  21893  21899  21905  21909  21911  21915  21921  21923  21929  21933  21935  21939  21941  21945  21947  21949  21950  21951  21953  21954  21955  21957  21959  21963  21965  21969  21971  21975  21981  21983  21989  21993  21995  21999  22005  22011  22013  22019  22023  22025  22031  22035  22041  22049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下列叙述中与之不相符的是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的生活环境

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细胞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体温下降     B.渗透压下降        C.pH下降        D.细胞代谢紊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某种激素的含量迅速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奋战在汶川大地震抗灾第一线的英雄们,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物质含量的变化和调节正确的是

A.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此时以体液为主

B.体内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

C.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吸收

D.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会患某些传染病,原因是

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C.新生儿体内的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相应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核酸疫苗(又称DNA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肌体的免疫反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酸疫苗导入人体需要使用适当的基因工程载体

B.导入人体的核酸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C.核酸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目的

D.核酸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穿孔素是淋巴因子

B.穿孔素只作用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

C.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也就死亡了

D.高尔基体在效应T细胞合成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对照实验时,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将完整胚芽鞘和未经过尖端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将未经过尖端处理的琼脂块和经过尖端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侧

D.将胚芽鞘尖端和经过尖端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

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C.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

D.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鲤鱼105条,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鲤鱼91条,其中标记的25条。这个池塘中共有鲤鱼

A.386条        B.380条           C.106条        D.91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