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感染率高达60%。乙肝病毒简称HBV,它基本上只与肝细胞结合,但不直接损伤肝细胞。肝组织损伤是通过免疫反应引起的,机体通过免疫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会导致肝细胞破裂、变性和坏死。
(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能够分泌 ,肝细胞中与此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体和 。
(2)肝脏里有一种细胞,能吞噬乙肝病毒,这种免疫方式叫做 免疫,其中细胞识别HBV的物质基础是 ,吞入HBV的结构基础是 。
(3)目前最可靠的乙肝检测方法是HBV—DNA检测,该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 。白蛋白(A)和球蛋白(G)的比值(A/G)是肝功能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白蛋白是在肝脏中制造的,当机体被病毒感染,肝功能会受损,白蛋白的产生会减少,又因为机体中存在乙肝病毒这个“敌人”,球蛋白的产生会 ,从而造成A/G 。
(4)机体通过免疫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为什么会导致肝细胞裂?请简要写出其机理。
(5)为预防乙肝,某人用乙肝表面抗原蛋白作为疫苗进行接种,但在两年后检查发现仍然感染了乙肝病毒,其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6)科学家已经研制出第三代疫苗——DNA(基因)疫苗,制作基因疫苗的基本原理是将编码抗原蛋白的基因插入到含真核表达系统的载体上。与传统的疫苗相比,基因疫苗具有性质非常稳定的特点,其原因是 。基因疫苗在细胞内表达产生的蛋白质是抗体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研究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对于人们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请回答: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梯度稀释→将样品接种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上述实验中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如果设计一个对照试验,可以将其中的纤维素粉换成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常采用 方法。
(2)如何证明选择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
(3)在用平板计数法对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数目统计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 。
(4)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 ,应该保持 等不变。(至少答两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美国及日本两个研究团队的报告中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细胞特性的细胞。这项发现一方面解决了利用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争议,另一方面也使得干细胞研究的来源更不受限。请回答下列有关胚胎工程的若干问题。
(1)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开始于 阶段。
(2)胚胎工程中的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 和孕育胚胎的 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其生理学基础主要有哪些? 。(至少答出两点)
(3)美日科学家利用病毒分别将四个基因导入皮肤细胞,促使普通的皮肤细胞产生变化,最后成为带有胚胎干细胞性质的细胞。在基因工程中,这四个基因称为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有 。
(4)在胚胎工程中,可以利用连续胚胎细胞核移植的方式培育动物,该技术的优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不会发生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的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pH的相对稳定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直接调节的,不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伤员,保持内环境的稳态能加大生存机会。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C.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B.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运输
C.激素种类多但只能为机体提供少量能量 D.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各有特点,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消耗能量,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不要消耗能量
C.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
D.递质可能存在于细胞内,也可能存在于细胞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