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列为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细胞膜分离出来,然后对膜化学成分鉴定: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提取细胞膜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恰为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结论: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两层。
*1959年,罗伯特森通过电镜的观察,大胆的提出生物膜的静态模型:
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对生物膜是静态的观点提出一些质疑,并随新技术手段的应用,科学家发现膜蛋白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表面,有的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1970年科学家通过一些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1)简述科学家获取纯净细胞膜的方法: 。
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除了用化学分析法,还可用酶解法,可用 处理神经细胞等,然后观察细胞活性。如失去活性则证明含有蛋白质。
(2)磷脂分子是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如下图模式图,请尝试画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的模式图:
(3)哪些实例能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请试举两例: 。
(4)尝试画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5)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你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绿色植物体内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1 、2 、3 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
(1)1表示的代谢过程是 ,发生场所是 。
(2)2 发生在 上,X代表的物质是 ,作用是 。2中产生的O2用于1 的第 阶段。
(3)3过程包括的物质变化是 ,3过程可为2过程提供 。
(4)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H2O中氧,然后供给植物,则一段时间后图中含有放射性的物质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检测不同颜色的光对水生黑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现提供如下材料,红、绿、白三种颜色的40W的灯泡数个,试管数只,黑藻数枝,pH试纸,石蜡油,NaHCO3溶液,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开始步骤为:在温度为20oC环境中,按下图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
(1)补充以下实验步骤
① 将黑藻分成等量的三组。② 取适量NaHCO3溶液, 。
③
一段时间后,用pH试纸检测溶液pH的变化。
(2)实验结果及结论:在白光下实验组测得的pH最大,其次是红光和绿光。黑藻在不同种光照下光合强度不同,白光下黑藻光合作用强度要强于红光和绿光。
(3)若只有一枝黑藻作为实验材料,请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__。
(4)若不增加实验用具,指出另一种检测该实验结果的简便方法:___ ______ 。
(5)若上述实验效果不明显,可采取哪些方法增加光合作用强度(至少写出两种):
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当寒冷或过度紧张时,人体可有如下生理变化:
据此请回答
(1)上图中A结构是 ;
(2)上图中B下丘脑产生的激素名称是 ;
(3)当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发生反馈调节以减少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简述其原因
(4)根据上图并联系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简要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一自然水体含有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回答:
(1)该食物网所在的生态系统中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有
(2)假如鲫鱼的同化量1/2来自水草、1/4来自轮虫,且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则当鲫鱼每增加1000克,则需消费 克螺蛳。
(3)鲫鱼和螺蛳间的关系是 。
(4)若调查鲫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假设这是一个鼠的种群,可通过增大K值,来减少鼠害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判断某人患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是 时的血糖浓度持续高于160~180mg/dl。在图中的①~⑩过程中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能否利用人的皮肤上皮细胞来完成①过程?________,原因是 ___。
(3)进行过程②⑥⑦必需的酶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
(4)与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相比,通过②过程获得的目的基因不含有_____和_____。
(5)为使过程⑧更易进行,可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D的细胞壁。
(6)下图A-D段表示质粒的某基因,B表示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请在图下方的方框内用箭头表示出RNA聚合酶在C上的移动方向。
为使目的基因直接表达,目的基因插入的最佳位点是图中的_________处(填数字序号)。
(7)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那么将来根治糖尿病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谷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小分子,谷氨酸钠是它的钠盐,是味精等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氨基酸中,谷氨酸是产量最大的种类之一。
(1)谷氨酸的R基为-CH2-CH2-COOH,其结构式为 。
(2)如果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携带谷氨酸的转移RNA如图1所示,可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 。
(3)我国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常用的菌种有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黄色短杆菌,下列生物中与这些菌种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区别的是 。
A.噬菌体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C. 禽流感病毒
D.肺炎双球菌 E.酵母菌 F.硝化细菌 G.乳酸菌
(4)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成分,主要有葡萄糖、氨水、磷酸盐、生物素等,发酵装置如图2所示。可以判断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某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中出现了大量的乳酸,从发酵条件看,其原因很可能是 。
(5)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氨水,它不仅是细菌生长所需的 ,而且还有调节培养液 的作用,所以应该分次加入。
(6)某厂的发酵液曾不慎被噬菌体污染,菌群死亡殆尽,但人们却侥幸从中获得了少数可抵抗噬菌体的新菌种,细菌这种新性状的产生来自于 。
(7)图2所示连续培养的方法,以一定的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又以同样的速度放出旧的培养液,此工艺流程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试阐述其原因
。(至少说出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