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3175  23183  23189  23193  23199  23201  23205  23211  23213  23219  23225  23229  23231  23235  23241  23243  23249  23253  23255  23259  23261  23265  23267  23269  23270  23271  23273  23274  23275  23277  23279  23283  23285  23289  23291  23295  23301  23303  23309  23313  23315  23319  23325  23331  23333  23339  23343  23345  23351  23355  23361  23369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从生物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

②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③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④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

⑤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⑥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秆抗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矮秆易染锈病小麦

A.该过程涉及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          B.过程②为有丝分裂

C.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D.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A.甲:AaBb        乙:AAaBbb

B.甲:AaaaBBbb    乙:AaBB

C.甲:AAaaBbbb    乙:AaaBBb

D.甲:AaaBbb      乙:AAaaBb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C.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3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必定发生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3000m的高山都有分布。从不同海拔高度收集的蓍草种子在同一个花园的相同条件下种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存在差异

B.本实验就能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作用”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D.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是存在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上琼脂块;⑥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上用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左侧照光,保持直立生长的是①③

B.①②可用于探究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若②④胚芽鞘向光弯曲,是因为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

D.⑤⑥用于探究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对下部生长的影响,其中⑥为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常染色体上)的动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

(2)图中8处曲线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8处以后开始的细胞分裂方式为            .

(3)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和_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中的DNA 分子数在4—6时期为____条。

(5)发生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的区间大致是__      __。

(6)以该生物雌性个体为例,在右图的方框中画出形成AB雌配子时处于6—7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标上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遗传性乳光牙患者由于牙本质发育不良导致牙釉质易碎裂,牙齿磨损迅速,乳牙、恒牙均发病,4-5岁乳牙就可以磨损到牙槽,需全拔装假牙,给病人带来终身痛苦。通过对该病基因的遗传定位检查,发现原正常基因中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导致患病。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1)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              ,患者的基因由正常基因中的         碱基对被替换成        碱基对。

(2)与正常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比正常的             ,进而使该蛋白质的正常功能丧失。

(3)现有一乳光牙遗传病家族系谱图(已知控制乳光牙基因用B、b表示)

①乳光牙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这是一种          性遗传病。

②3号的基因型是     。若3号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出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