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的展示主题是“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建筑”。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内两种重要的代谢过程。提高光合速率对于解决世界上的粮食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家通过对有关酶及相关基因的研究,在野生植物体内找到了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基因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了某种转基因作物。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此装置测量植物的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 来表示。
(2)第一步:测定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方法步骤:
①甲装置的D中放入 ,乙装置的D中放入 ;
②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 ,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第二步: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 ;
② ;
③ 。
(4)实验数据: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实验 |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 |
测定植物细胞呼吸 | 甲装置 | (填“左”或“右”)移1.5厘米 |
乙装置 | 右移0.5厘米 | |
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 | 甲装置 | (填“左”或“右”)移4.5厘米 |
乙装置 | 右移0.5厘米 |
(5)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g。那么该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分解葡萄糖速率)是 g/h。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 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 碳吸收量(kgC·a-1) | 碳释放量(kgC·a-1) |
A | 1.20×1014 | 1.20×1014 |
B | 1.20×1014 | 1.26×1014 |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表中 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 。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导致大气中 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 直接发酵转化为染料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天,影响植物A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 。
(2)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6H12O6的原因是 ,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 和 。
(3)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变化的差异是 ,理由是 。
(4)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
(5)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B生理代谢的影响时,测得相关代谢数据为: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为0.4 mol/cm2叶·小时;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光照强度为3.0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释放O2量是1.0 mol/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 (mol/cm2叶·小时);如果光照强度不变,需要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目前已成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与化石燃料相比,酒精燃料可以再生,而且二氧化碳排放量少,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
(1)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发酵—蒸馏-成品(燃料酒精)-蔗渣由微生物分解再利用。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根据筛选要求制备选择培养基时要注意 和 。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培养基。为防止培养皿出现冷凝水影响菌落生长,需将培养皿 。
步骤3: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在固定培养基的表面。
步骤4:根据 筛选出突变菌。
由上述步骤筛选出的酵母菌与野生酵母菌相比,具有 的特点。
(2)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可行的方法还有(列举一种) 。
(3)酵母菌不能分解蔗渣,因其不含有能够分解蔗渣的 酶。若从土壤中分离具有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如果要生产这种酶,那么就将所培养的该种微生物进行工业化发酵,然后将其产生的这种酶进行 ,上述过程中通过控制 和 来保持酶的活力。为了使酶回收和再利用,可以采取 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低碳经济是以“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核心的新型经济。请依据碳循环模式图分析低碳经济的生态学原理。
(1)地球上最活跃的碳循环主要以 形式发生于 碳库和 碳库之间。
(2)现代工业出现之前大气圈碳库长期处于稳态,主要原因是
。
(3)请在碳循环模式图中用箭头和文字标出工业生产对碳循环的影响。人类要给正在“发烧”的地球“退烧”,除了发展低碳经济外,还应积极采取_________等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下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试分析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之为“碳汇”,图能表示“碳汇”的过程是 (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甲图中 处(在a-d中选择)。
(2)X与甲图细胞所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能量来源为 ,X的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3)生态系统中,乙的成分为 。能降低温室效应的成分是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比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近些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请你另举一例在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一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 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
(4)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
是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农业部于2010年12月8日在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农业部将本着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坚持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指导方针,依法强化监管,加大科普宣传,积极稳妥地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危急环境安全
B.转基因生物绝对不会引起生物安全问题
C.转基因生物有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D.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美国科学家2011年1月7日宣称,他们首次使用人造基因合成出了具有稳定三维结构的人造蛋白质,该团队将合成的人造蛋白插入不同的变异细菌菌株中,这些变异菌株内某些特定的天然基因事先已被删除,因此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下会死亡。而实验证明,原本会死亡的细菌菌株被这种可维持生命的新奇人造蛋白质所“拯救”。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4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需经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B.若该蛋白质含a个氨基酸残基,共有b条肽链,其中c条为环状肽链,则该蛋白质共有a-(b+c)个肽键
C.该蛋白质 “具有稳定的三维结构”,其中“三维结构”指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D.资料显示非天然的蛋白质也能维持天然有机体系统的生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