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3626  23634  23640  23644  23650  23652  23656  23662  23664  23670  23676  23680  23682  23686  23692  23694  23700  23704  23706  23710  23712  23716  23718  23720  23721  23722  23724  23725  23726  23728  23730  23734  23736  23740  23742  23746  23752  23754  23760  23764  23766  23770  23776  23782  23784  23790  23794  23796  23802  23806  23812  2382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情况是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消耗ATP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标号代表物质相同的是          (填标号)。

(3)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图写出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要能量来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矿质元素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c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_______,c是_______,d是_______。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等 。

(4)细胞器膜、________和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摸拟生物膜的____________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艾滋病是一种被称为“世界瘟疫”的传染性疾病。人类对艾滋病目前还没有达到可以治愈的方法。人类若感染HIV,潜伏期一般为2~10年(如下图所示),一旦确诊为艾滋病,一般2~3年后死于其他疾病或癌症。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感染HIV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请根据下列“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的相关曲线(图2)作答:

(1)艾滋病属于(   )

A、自身免疫病 B、过敏反应 C、免疫缺陷病 D、伴X染色体遗传病

(2)艾滋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

A、血液和精液 B、握手和拥抱 C、衣物和用具 D、空气和食物

(3)在第1年内,造成HIV的浓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年到第9年内,HIV的浓度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及时治疗,艾滋病患者一般2—3年后死亡,因为其__________________基本丧失。

(5)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呈              关系。T细胞对HIV抵抗作用,主要表现在                 

(6)由于HIV变异有             等特点,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麻烦。

(7)若能研制出HIV的疫苗可以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原因是疫苗可刺激人体内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I.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校同学们进行了下列有关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

以下是两组同学用相同方法、相同装置对A、B两种植物进行探究得到的实验结果: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并回答下列问题:

(1) 甲组同学的实验方案中确定的自变量是                     ,实验中他们必须控制的主要无关变量是                 

(2)对比分析甲、乙两组同学获得的实验结果,你认为       植物最可能是C3植物,其理由是                         

(3)分析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当A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W、CO2浓度为0.03%时,采取__________     措施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4)B植物在CO2浓度为0.1%时,若将灯泡功率逐渐增大至400W,请预测O2释放量的变化 趋势并说明原因                                                        

(5)上表中测得的O2 释放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这是因为:

                                                                          

Ⅱ.(10分)用下列实验装置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新陈代谢的促进作用。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鼠的生命,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装置放在适宜恒温的环境中。

现有性别、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数只及有关的实验材料,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等。同学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步骤1: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A组、B组;

步骤2:A组切除甲状腺,B组做假性切除处理,每天饲喂等量且适量的饲料,连续饲养一段时间,使其生理状态稳定;

步骤3:将A、B两组小鼠分别放入A、B两瓶中,待小鼠安静后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记录两装置中液滴的移动情况。

(1)该实验设计的装置有不当之处,请在不增加实验装置的情况下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修正后的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色液滴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该实验利用了甲状腺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4)有同学提出该实验设计还不够严谨,不能充分说明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需加以补充,请在不增加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补充方案(注:试剂不受限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

(2)在物质循环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的传递效率,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

(3)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64mg的O2,经过10小时可积累葡萄糖           mg。

(4)分析A→D和E→B过程中碳流动的不同点                                  

(5)若由于某种原因,E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其它各种群数量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6)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

(1)如设种群Q1.Q2的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中的b1和d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P和Q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J/(cm2.a)和24J/(cm2.a)。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的效率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的a.b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1)在a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_____。

(2)在b图中,为了让生态系统的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还可在各生物间补充建立哪些能量联系。请在下图中用箭头任意标出两条。

(3)在b图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是_________。

(4)b图生态系统能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探究酶的浓度(以土豆块数多少代表)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供选用的材料用具有:3%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水果刀,  量筒,带刻度的50ml注射器(3个),橡皮塞,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将新鲜土豆去皮,                      

②取3个50ml的注射器并编号为1、2、3,                ,如图示装置。

          

(2)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等。

(3)如果下图是2号注射器的实验结果,请画出l、3号注射器实验结果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牵引染色体的运动呢?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实验方法:破坏纺锤丝

实验材料和用具:相差显微镜(可连续观察活细胞一个分裂期的染色体变化)、洋葱、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滴管、广口瓶、清水、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等。

方法步骤:

(1)培养洋葱根尖

(2)切取根尖2~3mm,并对它进行解离、漂洗和染色。

(3)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并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使根尖处于秋水仙素溶液中,在相差显微镜下用一个分裂期时间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

(1)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选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你认为是否可行?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假说一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科学方法。果蝇体表硬而长的毛称为刚毛,一个自然繁殖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雄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卷刚毛性状是如何产生和遗传的呢?有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请尝试再写出两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这只卷刚毛雄果蝇与直刚毛雌果蝇杂交,F2全部直刚毛,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l,此时最合理的假说是__________ ,依据这一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设计一个最简单的验证实验,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 ,请绘出验证实验的遗传图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