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今年1月中旬以来,一场持久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严重的冰冻除了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外,更是令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成片倒伏,树木大量死亡,对南方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1)对于植物体来讲,在遭遇冰雪时,如果气温是缓慢降低的,则植物体细胞间隙会先结冰,细胞出现 现象,导致细胞液浓度 ,使细胞受到伤害。如果环境温度是骤然降低的,则细胞内会结冰,冰晶会破坏细胞的 系统,影响了 等代谢活动,导致细胞死亡。
(2)南方森林中的常绿阔叶林与北方落叶阔叶林相比,其对寒冷气候的适应性 。调查发现,此次冰冻灾害在粤北山区呈现以下特点:一般在海拔300米以上就可见到植物受害现象,500米至1300米植物受害情况最为严重,1300米以上植物受害程度逐渐减轻。请分析1300米以上植物受害较轻的原因是 。
(3)从生态系统结构看,这次灾害最为严重的影响是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 性的丧失,打破生态系统原有的 。现在科学家已经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为灾后重建制定科学的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不同生态系统中环境变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请图回答
(1)从图示可以看出,随着环境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是___________群落,原因是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自动调动能力较强。
(2)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生物群落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江苏省姜堰某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 0.1 | 0.5 | 1.0 | 2.0 | 4.0 |
动物类群数(类) | 20 | 23 | 37 | 50 | 58 |
动物个体总数(个) | 365 | 665 | 750 | 1983 | 2490 |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 ,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
(3)从表中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 ;
② 。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如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____(群落)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图2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________________性。
(3)试解释“绿潮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23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市许多景区水域都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晦暗,透明度减小,景致大为减色。相关部门为了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眼见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并可能危害到_________________生物。
(6)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图23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是:①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_____关系,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②草食鱼类可以_____________,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
(1)图21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太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所示的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某农业生态系统,完成下列各题:
(1)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调整 进行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 起关键作用。
(2)该生态系统与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其 稳定性较强,收入的波动性较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 固定的;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该农场留有一定面积的休耕地,其意义是土壤中的 把秸杆、羊粪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提高 。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具有多层次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 ,这种结构和功能能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圈稳态,它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展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回答:
(1)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各组分间通过 和 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同时, 调节着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 。若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 。
(3)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 b(>、<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 。
(4)环境污染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之一。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可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RQ)。若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l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根据表中的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生物种类 | RQ | ||
汞(Hg) | 铅(Pb) | ||
A | 某种小乔木 | 0.75 | 0.55 |
B | 某种植食动物 | 1.26 | 0.84 |
C | 某种大型真菌 | 0.91 | 0.48 |
D | 某种肉食动物 | 1.25 | 2.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近年来,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太湖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 。为解决太湖水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 青鱼 | 鲢鱼 | 鳙鱼 | 鲤鱼 |
食性 | 螺狮 | 浮游植物 | 浮游动物 | 杂食 |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
(3)养鱼的池塘经常接纳含有农药的农田水,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池塘的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4)下表是对太湖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 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 。
A | B | C | D | E | |
Pg | 15.9 | 870.7 | 0.9 | 141.0 | 211.5 |
Pn | 2.8 | 369.4 | 0.3 | 61.9 | 20.1 |
R | 13.1 | 501.3 | 0.6 | 79.1 | 191.4 |
(5)有人认为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
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 ;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 ;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补充完整以上实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处理的目的是 。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
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
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微生物能将土壤中轻度的农药污染分解掉,这说明( )
A.农药污染不会产生危害 B.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微生物以农药为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 )
A.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B.建立原始和现代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C.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D.建立农村小流域综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