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
B.DNA连接酶、限制酶和运载体是重组DNA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DNA
D.常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受体主要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将β-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然后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β-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 )
A.基因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基因突变 D.细胞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除了下列哪一项之外,其余的都是基因工程的运载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A.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保存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C.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D.是环形状态的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9年,我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
(3)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细胞内(细胞器)________中进行。
(4)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 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 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 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
(5)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专家建议: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______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不可再生 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今经常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制止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应该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A.①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