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有关右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图中只有二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③细菌占有第2、3、4、5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研究人员调查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但甲中只有三个营养级,乙中却有五个营养级,若其他因素都相同,则
A.甲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乙的消费者总能量
B.乙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的消费者总能量
C.甲、乙的消费者总能量相同
D.甲、乙的消费者总能量均等于生产者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
(2)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_。
(4)从图可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
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
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m2也,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可能遭到
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
的有机物质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7分)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图中A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增多,原因是 。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能力,其基础是 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的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
生物种类 | 草 | 兔 | 狐 | 狼 |
所同化能量 | 9.5×109 | 1.5×109 | 0.15×109 | 0.9×108 |
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A.狐属于次级消费者
B.一般情况下,兔所储存能量不会超过2×109kJ/(km2·a)
C.狼同化的能量包括:粪便中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
D.狐和狼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7分)右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模式图,其中L代表太阳总辐射;PG代表总初级生产量;PN代表净初级生产量;R代表呼吸量;把植食性动物真正吃掉的那一部分绿色植物叫做消耗量(C),把因种种原因而未被吃掉的那部分绿色植物叫做未利用物质(NU)。消耗量C中的大部分被初级消费者同化了,这部分就叫做同化量(A);消耗量C中的小部分未被消费者同化,而是通过消费者的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这部分则叫做粪尿量(FU)。
植食性动物的生产量属于次级生产量。单位时间(如1 a或1 d)里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A)叫做总次级生产量。总次级生产量中扣除了植食性动物的呼吸量(R),余下的就是净次级生产量(P)。
根据上述模式图及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字母表示出相关的恒等式: ▲ ; ▲ ; ▲ 。
(2)植物中的能量传递给植食性动物的效率是 ▲ (用字母表示)。
(3)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图中的 ▲ 。
(4)植物能将L中的能量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是由于叶绿体内含有 ▲ 。
(5)植食性动物对植物的 ▲ 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