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
B.0点时酵母菌的接种量会影响酵母菌的发酵速率
C.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率最大
D.P点以后酵母菌数量下降只是因为空间有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HIV通过攻击红细胞可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C. 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与红细胞无细胞核结构有一定关系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的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可发生于高尔基体中
D.如果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 ①②③ B.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
A.3:2:3 B .4:4:1 C.1:1:0 D.1: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除哪项外,其余都是正确的
A.A组、B组和C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
B.B组和C组育种的原理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C.A组和B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D.C组r射线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C 占3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 解旋酶作用于①②两处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 C + G ) /( A + T )为 3 : 2
C.若 ① 处后T变为 A ,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变化
D.将该基因置于14N 培养液中复制 3 次后,含14N 的DNA分子占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初级精母细胞,含8条染色体
B.乙处在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有同源染色体
C.丙表示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丙处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含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培养中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人工培养肝细胞的细胞周期是12小时
B.DE段一般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C.AB段主要变化是核仁核膜消失
D.在BC段细胞内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