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X1 X2不会出现在同一细胞中
B.基因2若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则可能无法正常产生黑色素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酪氨酸酶缺失
D.该图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是基因控制性
状的一种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甲是某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对该家系中的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并将各自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用电泳法分离,使正常基因N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n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结果如右图乙。下列有关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A.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B.乙图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C.3与该遗传病患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l/4
D.系谱图中9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问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32P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 |
A.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实验l、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D.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年,血液专家王振义在国际上首次倡导口服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分裂失控
B.“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这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
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提供了理论思路
C.全反式维甲酸可在核糖体上合成
D.相对于“放疗”、“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大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植物体内相关的代谢途径,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X、Y可分别代表丙酮酸和三碳分子
B.②过程要消耗还原氢(NADPH), ①可以产生还原氢(NADH)
C.①、④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②、③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
D.①、④过程一定是需氧呼吸,②、③过程一定是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植物叶片中物质或生理过程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处于图①状态的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
B.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图②时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C.图③表明淀粉的形成是由细胞中的游离的糖转化而来
D.图①②③中所示的变化均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植物受伤时,一种由18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系统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蓝色反应
B.系统素的合成与分泌只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直接关系
C.系统素能促进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D.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是四幅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O2浓度为a时,厌氧呼吸与需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相同
B.乙图中如果再提高CO2浓度,则b点一定上移
C.丙图中,温度为t4℃时,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D.丁图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e代表类胡萝卜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