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经标定安装于放大倍数为16×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视野中每小格的长度为6.71微米,换成高倍镜观察后,出现的变化是( )
A.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不变 B.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
C.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小于6.71微米 D.被测细胞所占的格数变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ATP为CO2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 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者将一根神经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欲测定兴奋在该神经上的传导速度,并探究低温对兴奋传导速度的影响。
⑴实验开始时,在刺激点给予神经强刺激,可在电位计1和2中观察到指针 ,记录 (时间)。
⑵ 。
⑶计算出兴奋在该神经上的传导速度v= 。
⑷将神经拿出并置于4℃的任氏液(相当于生理盐水)中浸泡5min后,再置于标本盒中,重复步骤⑴、⑵,可预测到兴奋在该神经上的传导速度v将 (增大、不变或减小)。
⑸阿尔•卡尔松等人发现帕金森氏症患者 (机体不自主震颤)体内的神经末梢中,多巴胺缺乏,但“多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现已知多巴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多巴胺”,而一种名叫“利血平”的药物可以耗尽神经末梢的多巴胺。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某同学对帕金森氏症的病因提出了多种假设,你认为最可能的假设应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根据以下的材料和用品,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预测实验结果,以检测对假设的验证。
材料和用品:小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和多巴胺溶液,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种鸟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s,+)控制,其中“+”对“s”显性,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个体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致死。(注:ss Z+Z+ ZsW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雌雄鸟杂交多次,共得到F1代成鸟58只,其中雌鸟19只。
①若F1代雄鸟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 F1代雄鸟基因型为______ ___。
②若F1代雄鸟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让F1代鸟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自然界中的高等植物,在环境条件剧烈变化的地方,较容易形成多倍体。形成多倍体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植物的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受阻,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培育出了原来自然界没有的物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等。
已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只能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倍一次,之后秋水仙素失去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减数分裂是否有影响,请选用下面提供的材料和试剂进行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一)材料:
A1、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花粉未发育成熟)
A2、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花粉已发育成熟)
A3、豌豆植株(二倍体2N=14,幼苗、生长着大量完整的幼根)
(二)试剂:
B1、蒸馏水
B2、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3、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
(三)实验结果检测:
C1、未发育成熟的花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C2、发育成熟的花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C3、根尖→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
(四)实验结果预测:
根据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不同分类统计,绘制坐标图(假定100%的花粉都发育成熟)
![]() |
请将所选答案编号填入下表,否则不给分:
组号 | 实验组 | 对照组 | |
所选材料 | A1 | A1 | |
所选试剂 | |||
实验过程 | 试剂处理材料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的时间 | 试剂处理材料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的时间 | |
所选实验结果检测方法 | C2 | C2 | |
所选实验结果预测 | D2 | D1 | |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及结论 | |||
(五)高山植物形成多倍体的原因是幼苗生长期遇4℃左右低温后,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所致。现有以下的实验材料、用具:花药离体培养产生的豌豆幼苗多株、有光照并可调节温度的温室2个、铁锹、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若要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此种说法是否成立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分析下列甲、乙、丙三图,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图表示温度对绿色植物代谢的影响,温度为25℃时,植物每小时积累的有机物为3.75mg
B.甲图表示温度对绿色植物代谢的影响,温度为20℃时,光照10小时,一天内积累的葡萄糖约
为7.84mg
C.若乙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共同抑制种子萌发。
D.若丙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因b点增长率最大,故蝗虫数量应控制在b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某生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二倍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6个着丝粒,则该细胞在MⅡ后期有36个着丝粒,有两个染色
体组
B.用15N标记某细胞内的2N条染色体后培养在含14N的环境中,则经过3次正常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一个子细胞中有标记的染色体数最少为1条。
C. 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N,则该生物在分裂前期定能形成N个四分体,后期有4N条染色体
D.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Y,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畸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