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一个双链DNA分子,G+C占全部碱基的44%,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A占26%,C占20%,那么互补链中的A和C分别占该互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 )
A.24%和30% B.28%和22% C.30%和24% D.26%和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
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
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
得到的结果:
(单位:×106个/mL)
温度(℃)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第7次 | 第8次 |
0 h | 24 h | 48 h | 72 h | 96 h | 120 h | 144 h | 168 h | |
15 | 1.2 | 3.0 | 3.8 | 4.6 | 4.0 | 3.2 | 2.8 | 2.5 |
20 | 1.2 | 5.0 | 5.3 | 4.2 | 2.1 | 1.2 | 0.8 | 0.6 |
25 | 1.2 | 5.2 | 5.6 | 4.6 | 2.9 | 1.0 | 0.6 | 0.2 |
30 | 1.2 | 4.9 | 5.5 | 4.8 | 2.2 | 1.3 | 0.7 | 0.5 |
35 | 1.2 | 1.5 | 1.8 | 2.0 | 2.2 | 1.3 | 0.8 | 0.6 |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
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
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
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
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
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
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小”
或“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衣藻 ⑤金鱼藻
⑥烟草花叶病毒
A.①②⑥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①③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③④⑤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其可能的原因是( )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白化病患者的毛发呈白色,皮肤呈淡红色。下列不属于其患病原因的一项是( )?
A.皮肤和毛发等处细胞中缺少黑色素?
B.皮肤和毛发等处细胞中缺少酪氨酸?
C.皮肤和毛发等处细胞中缺少酪氨酸酶?
D.皮肤和毛发等全身细胞中的基因不正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清洁生产工艺
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的分解作用
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