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载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与目的基因结合后,实质上就是一个重组DNA分子
B.对某种限制酶而言,最好只有一个切点,但还要有其他多种限制酶的切点
C.目前最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D.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对其进行切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近年来,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太湖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 。为解决太湖水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 青鱼 | 鲢鱼 | 鳙鱼 | 鲤鱼 |
食性 | 螺狮 | 浮游植物 | 浮游动物 | 杂食 |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
(3)养鱼的池塘经常接纳含有农药的农田水,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池塘的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4)下表是对太湖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 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 。
| A | B | C | D | E |
Pg | 15.9 | 870.7 | 0.9 | 141.0 | 211.5 |
Pn | 2.8 | 369.4 | 0.3 | 61.9 | 20.1 |
R | 13.1 | 501.3 | 0.6 | 79.1 | 191.4 |
(5)有人认为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 ;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 ;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补充完整以上实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处理的目的是 。
① 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等量的0.05g/mL的CuSO4溶液和0.1g/mL的NaOH溶液混合而成
C.双缩脲试剂的配制是将2mL 0.01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0.1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双缩脲试剂含有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男性患红绿色盲,他的妻子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A.儿子和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 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患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在F1中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 )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马铃薯中用打孔器打出两圆柱体块P和Q,P在蒸馏水中放1 h,Q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中放1 h,将处理的圆柱体放回原来的孔,结果P不合适,但Q刚好合适,原因是( )
A.P吸水膨胀,Q失水萎缩 B.P失水萎缩,Q吸水膨胀
C.P吸水膨胀,Q水分平衡 D.P水分平衡,Q吸水膨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