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恰当的做法是(多选)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一直打开阀b通气
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D.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试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型H1N1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病毒表面有H系列和N系列的不同糖蛋白。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是 ( )
A.甲型H1N1病毒基因的复制在宿主细胞中完成,其原料只有4种核苷酸
B.鉴定甲型H1N1病毒的蛋白质的试剂可用双缩脲试剂
C.H系列和N系列的不同糖蛋白决定病毒的特异性
D.可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甲型H1N1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高原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近几年来跟踪研究一群藏羚羊的生长、繁殖及其他生活规律。他们的研究课题属于( )
A.生态系统水平 B.个体水平
C.群落水平 D.种群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把小球藻培养液放在明亮处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酚酞pH指示剂(遇碱变红),培养液变为红色,若将此培养液分为两份,一份放在暗处,一份放在明处,结果放在明处的仍为红色,而在暗处的又恢复为原色。其原因是( )
A.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B.光合作用产生了CO2
C.光合作用消耗了氧 D.光合作用消耗了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在下面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入相应的字母并回答问题:
DNA双链 |
|
|
|
|
|
|
|
C |
|
| A |
|
| a链 |
|
|
|
|
| G |
| b链 |
|
mRNA |
|
| A |
|
|
| c链 |
tRNA |
| G |
| A |
| G | d链 |
氨基酸 | 丙氨酸 |
|
|
|
|
|
|
(1)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决定合成该氨基酸密码子的碱基是________。
(2)第二个氨基酸应是________[半胱氨酸(UGC)、丝氨酸(UCC)、苏氨酸(ACC)、精氨酸(AGG)]。
(3)______链为转录的模板链,是储存遗传信息的链;密码子位于______链上。
(4)在控制合成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的基因中,至少含有______个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B.一个种群的基因库随种群中一代一代个体的死亡而消减和灭绝
C.种群中的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种群只有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方向移动。如下图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________。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1________M2、N1________N2。
(6)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效率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B. 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 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 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