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肾小球、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P和Q各是什么物质( )
| 血浆 | 肾小球 | 输尿管 |
P | 0.03% | 0.03% | 2% |
Q | 0.1% | 0.1% | 0 |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葡萄糖 D.P是尿素、Q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人输血时不慎感染艾滋病,请问此人可能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抗体分泌增加彻底杀死HIV B.细胞免疫将会丧失
C.将会被HIV杀死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完全丧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患甲病和乙病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如果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下列对这一系谱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病都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
B.如Ⅲ7与Ⅲ9婚配,可能生出同时患有甲乙两病的孩子
C.如Ⅲ8与Ⅲ10婚配,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女孩
D.如Ⅲ8与Ⅲ10婚配,生出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5/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
①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
②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③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④卡尔文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指标,M表示指标的相对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种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在一段时间内,若c种群数量增加,则d种群数量下降,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鼠基因敲除技术获得2007年诺贝尔奖,该技术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杂交等手段使小鼠体内的某一基因失去功能,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病理作用过程中的作用。例如现有基因型为BB的小鼠,要敲除基因B,可先用体外合成的突变基因b取代正常基因B,使BB细胞改变为Bb细胞,最终培育成为基因敲除小鼠。
(1)基因敲除过程中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重组质粒上的________检测。如果被敲除的是小鼠抑癌基因,则可能导致细胞内的________被激活,使小鼠细胞发生癌变。
(2)通过基因敲除,得到一只AABb小鼠,假设棕毛基因A、白毛基因a、褐齿基因B和黄齿基因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得到白毛黄齿新类型小鼠,用来与AABb小鼠杂交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让F1代中双杂合基因型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子代中带有b基因个
体的概率是________,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
(3)在上述F1代中只考虑齿色这对性状,假设这对性状的遗传属X染色体伴性遗传,则表现黄齿个体的性别是________。这一代中具有这种性别的个体基因型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为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某种遗传病在四个家庭中发病的情况。据表推断最符合遗传规律的是( )
A.甲家庭的情况说明,此病一定属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乙家庭的情况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C.丙家庭的情况说明,此病一定属于显性遗传病
D.丁家庭的情况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在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回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完成问题:
(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2)换高倍镜观察时应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这种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