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女性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
②同种生物个体间的DNA分子完全相同
③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④一个DNA分子可以体现许多性状
⑤DNA分子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的消费级和营养级分别是
( )
A.次级、三级消费者,第二、三营养级
B.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四营养级
C.三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
D.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序列
C.细胞的含量 D.细胞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利用下图装置的密闭锥形瓶,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l)锥形瓶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在光照充足、其它条件适宜的条件下,测量锥形瓶中CO2的浓度,结果如下表(单位mg/L):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
A植物 | 150 | 105 | 70 | 50 | 30 | 20 | 10 | 10 | 10 | 10 |
B植物 | 150 | 110 | 80 | 60 | 40 | 40 | 40 | 40 | 40 | 40 |
①对CO2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B植物碳反应时在酶催化下 和CO2结合产生3-磷酸甘油酸,该过程是否需要消耗ATP? (需、不需)。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 循环。
②B植物根尖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 。第20分钟时,B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
(2)用8株各有20片叶、大小和长势相似的盆栽B植株,分别放在上述装置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结果统计如右表: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10 | 10 | 20 | 20 | 30 | 30 | 40 | 40 |
光照强度(Lx)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开始时CO2量(g)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12h后CO2量(g) | 4.5 | 5.1 | 3.5 | 5.4 | 1.9 | 5.9 | 2.0 | 5.8 |
①序号2、4、6、8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则该实验组合研究的的课题是 。
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光照强度为1000Lx,温度分别为15℃和30℃时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分别为 (用CO2吸收量表示,单位是g/1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15N标记细菌的DNA,然后又将普通的14N来供给这种细菌,于是该细菌便用14N来合成DNA,假设细菌在含14N的营养基上连续分裂两次产生了4个新个体,它们DNA中的含14N链与15N链的比例是( )
A 3:1 B 2:1 C 1:1 D 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6广东高考,36 )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
(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 ,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 。?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是 消费者;松毛虫属于第 营养级。
(3)据调查,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大小两个容器内加入等量的乳酸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然后密封瓶口,过一段时间后进行定量分析,应得到的结果是( )
A.小容器的乳酸比大容器的多
B.小容器的乳酸比大容器的少
C.大容器的葡萄糖比小容器的少
D.大容器与小容器内的乳酸的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