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7年山东高考题)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DNA分子片段复制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如果没有发生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 )
A.b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
B.a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
C.a中(A+T)/(G+C)的比值与b中(A+T)/(G+C)的比值不同
D.a中(A+G)/(T+C)的比值与d中(A+G)/(T+C)的比值一般不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体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对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起主要作用,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H++HCO3-。又知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呼出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静状态下,长时间太快且太深的呼吸可以使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大于5%
B.人在痛苦中,长时间太深的呼吸可导致血液pH降低
C.人在安静状态下,长时间太浅的呼吸可以导致血液pH降低
D.窒息而死的人血液pH高于7.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期的中期
C.直接用高倍镜找到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D.各时期的长短与视野中相应时期细胞的数量成正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赤霉素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含量升高
D.喷洒赤霉素,可代替低温促进种子萌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也参与对关节的攻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
性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而TNF只有在与其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
用,因此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西雅图的目标遗传
公司(TGC)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相关病毒(AAV)中,再把AAV直接注
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持续不断地提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
“定点仓库”,从而能长期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
功能。从资料中可知,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________病。
(2)一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F结合,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治疗方案中,AAV的作用是________。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基因导入AAV过
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
(4)2007年,在接受这种治疗的美国人中,有一例因为严重的感染而死亡,使人们格外
关注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基因治疗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在饱受慢性
病的痛苦和接受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方法之间,如何做才是符合病人利益和伦理道
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酵母菌研磨、超高速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如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实验一:向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
(2)实验二:向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
(1)(2)(3)题供选答案:
A.H2O+CO2 B.乙醇+CO2 C.丙酮酸 D.无反应
(4)实验四:向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中的______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