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当一个物种的种群的生存条件发生了变化,则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该种群将可能灭绝
B.该种群将向周围其他环境转移
C.该种群有可能在改变了的环境条件下进化为其他物种
D.该种群有可能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 5分钟 | 再过5分钟 | 滴加清水5分钟 | |
① | 0.3g·mL-1 蔗糖溶液 | x | 无变化 | 质壁分 离复原 |
② | 0.5g·mL-1 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 | y | 无变化 |
③ | 1mol·L-1 KNO3溶液 | 质壁分离 | 质壁分离复原 | z |
④ | 1mol·L-1醋酸溶液 | 无变化 | 细胞大小无变化 | 细胞大小无变化 |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 )
A.基因组变异过快
B.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C.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D.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荨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________;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________等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
(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________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的图示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不同培养液处理萌发的绿豆,观察其对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 平均每条绿豆芽长出不定根数 | 每条不定根平均长度( mm) |
①幼嫩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5.92 | 37 |
②用老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4.16 | 18 |
③全营养液 | 3.82 | 17 |
④浓度为85 mol/L的生长素溶液 | 5.44 | 29 |
⑤浓度为170 moUL的生长素溶液 | 5.02 | 24 |
⑥浓度为260 mol/L的生长素溶液 | 4.85 | 20 |
⑦蒸馏水 | 3.17 | 14 |
(1)根据上表各项分析,①的各项数据均高于②,最可能的原因是 。
(2)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对绿豆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具有两重性? 。说明理由: 。
(3)上述实验可作为对照组的处理项是 (填序号)。
(4)青少年食用绿豆芽,绿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请说明理由: 。
(5)生长素对茎、根等器官的生长均有影响,下图是水平放置的
绿豆幼苗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
地侧的是 ,表示茎远地侧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由于环境的变迁导致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物种的种群占有同一生态环境,此时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相互依存、互利共生
B.相互争夺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
C.种群数量的变化都呈“J”型曲线增长
D.由于地理隔离消失,两个种群共同进化为一个新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含14N的DNA(对照)。将亲代大肠杆菌(DNA上的氮均为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一代和子二代),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上能体现DNA的复制方式为边解旋边复制
B.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子一代DNA分子一条链是15N母链,另一条是14N子链
C.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子一代中有50%的DNA分子含有母链
D.复制n代后,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1/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