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布;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布。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子二代三种家兔的基因型灰色:
黑色:________白色_______。
(2)F2中表现型为灰色的家兔中,纯合子占______;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
(3)在F2表现型为黑色的家兔自由交配,其后代分离比是 __________;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占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分子马达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并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的纳米系统。天然的分子马达,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参与了胞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
(1)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下列属于分子马达的是( )
A.DNA解旋酶 B.核苷酸
C.葡萄糖 D.水
(2)合成分子马达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原料间结合的方式叫____________。
(3)上述材料表明,分子马达是通过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而参与生物体的一系列生命活动的。
(4)下列各项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可以不需要分子马达参与的是(多选)( )
A.渗透吸水
B.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释放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组织培养时,在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脱分化,还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蕃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则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试管婴儿实质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但不能使不产生精子或者卵细胞的夫妇得到自己的孩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沙尘暴使人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B.人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往往较低
C.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越高
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属于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 -1 | -2 | -3 | -1 |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 +3 | +3 | +3 | +1 |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 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优美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该诗句艺术地展示了( )
A.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的适应性
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
D.生物的进化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中,科学家与其观点不相符的是
A、虎克观察木栓组织,并命名细胞
B、列文虎克观察红细胞、细菌等,并命名细胞
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D、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