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
①适龄生育 ②基因诊断
③染色体分析 ④B超检查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对等位基因
B.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都能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D.基因重组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获得抗倒伏、抗病等性状,科学工作者往往要采用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民要求的新品种,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设计2种育种方案:
生物材料: A.小麦高茎(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 B.小麦矮茎不抗锈病纯种
方案l: 方案2:
1)写出育种名称: ▲ ▲
2)所采用的材料: ▲ ▲
3)希望得到的结果是: ▲ ▲
4)预期产生所需性状
个体的概率是多少: ▲ ▲
5)写出育种的简要
方法(可用图解):
▲ ▲
6)简述选择培育能稳
定遗传的新品种方法: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 I | Ⅱ | Ⅲ | Ⅳ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是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的叶能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为探究该分泌物的性质,即所含消化酶的种类,有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包含有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实验假设、方案步骤及相应的结论)。请你完成实验方案的有关设计。
(一)实验原理:①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脂肪酶只能催化脂肪水解,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②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大。
(二)材料用具:洁净的试管若干支,瘦肉、肥肉、马铃薯片、清水、猪笼草、新鲜的分泌物、水浴锅等。
(三)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步骤:①取洁净的试管六支,分为Ⅰ、Ⅱ、Ⅲ 三组,分别标号为A与A′、B与B′、C与C′;②每组中A、B、C试管各加入2mL新鲜分泌物,A′、B′、C′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清水;③向A 与A′、B与B′、C与C′试管中分别各加入适量的瘦肉块、肥肉块和马铃薯块;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预测Ⅱ组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编制麻袋用的麻,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糖类
B.鸽子体内储存能量和减少热量散失的物质是脂肪,它属于脂质
C.催化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酶属于蛋白质
D.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激素并不都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缺少蛋白质不会引起组织水肿
B.内环境体温调节直接受到大脑控制
C.由于血浆中含有H2CO3/HCO、H2PO/HPO等,它的pH才能正常
D.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通过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症状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