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几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放在下列四种光照条件下,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状态最差的植株所接受的光照是( )
A.红光 B.红橙光 C.绿光 D.蓝紫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果蝇中,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果蝇子代类型及比例。推测子代灰身直毛雌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 ( )
| 灰身、直毛 | 灰身、分叉毛 | 黑身、直毛 | 黑身、分叉毛 |
♂ | 3/8 | 3/8 | 1/8 | 1/8 |
♀ | 3/4 | 0 | 1/4 | 0 |
A.1:3 B.1:4
C.1:5 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为人体与海水中几种离子的相对含量(其中将人体体液中Na+的含量规定为100):
| Na+ | K+ | Ca2+ | Mg2+ | Cl- |
海水 | 100 | 3.5 | 3.9 | 12.1 | 181 |
人的体液 | 100 | 6.8 | 3.1 | 0.7 | 129 |
请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人的体液和海水中,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含量最多,这两种离子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表还可以看出,人的体液中各种离子的含量与海水中的接近,这一事实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a一般是指________;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________,在植物中主要指_________。
(2)f是指________;它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______和______。
(3)c是指_________,分子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4)d是指____________,d形成h,h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几乎全部转变成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时,细胞产生的能量减少,则细胞吸收的物质会明显减少的是( )
A.氧气、甘油 B.乙醇、水
C.水、二氧化碳 D.K+、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9年12月7日一l8日联合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再次召开气候变化大会,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2)天气异常带来了多方面的严重影响,如近年来暖冬导致俄罗斯西部地区大量人群感染啮齿动物(C)传播的疾病。其原因主要是 。调查C类中某种生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3)参与过程F→E的主要生物种类有 ,其中好氧型生物的主要生理过程可用反应式 来表示。
(4)上图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作用。
(5)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为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一方面可以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植树造林,增大温室气体进入生物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细菌中的蛋白质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可通过肽链之间的二硫键维持稳定。
已知不同的肽链产物可因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而以电泳方式分离。下图甲是一个分析细菌中
的蛋白质的电泳结果图,“-”代表没加还原剂,“+”代表加有还原剂,还原剂可破坏
二硫键,“M”代表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图乙代表蛋白质或多肽的结构图。根据图
甲结果,图乙中哪幅图最能代表该细菌原本的蛋白质结构(注意:图乙中“—”代表二硫
键)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交换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①③④④ B.④③①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