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基因Aa、Bb、Cc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A、B、C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且通过酶1、酶2和酶3的作用,完成了下列物质的转化从而形成黑色素,即
无色物质X物质
Y物质
黑色素。
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1/64 B.3/64 C.27/64 D.6/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回答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问题:
(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
(2)氨基酸和核苷酸中都含有N元素,但N元素在两种物质中参与组成的结构不同:氨基酸中的N元素参与组成的结构主要是______,核苷酸中的N元素参与组成的结构主要是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培养液栽培小麦幼苗,培养液中含有一定量的尿素、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那么该培养液中缺少的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缺少____________会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形成。
(4)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去掉细胞膜中的某种蛋白质,把该细胞置于10%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没有变化,说明该蛋白质参与____________(物质)的运输。
(5)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中掺入植物淀粉,婴儿长期食用会造成营养不良,并出现浮肿形成“大头娃娃”。营养不良主要是因为缺少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生物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 ( )
①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②储能物质 ③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④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⑤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⑥绝热体,保温作用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 ( )
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③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④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⑤将RNA与蛋白质分离
⑥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
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⑦ 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间隙直接传递的
B.突触小泡释放递质时,进入线粒体的ADP量会明显增多
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当学生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和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
(2)③过程发生了________,这种变化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3)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引起的,患者幼年时期夭折。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但是B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表:
| AA | Aa | aa |
A地区 | 95% | 3% | 2% |
B地区 | 3% | 95% | 2% |
问:在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B地区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决定两地区基因频率变化方向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各种糖蛋白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
B.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接受信息,合成并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C.B淋巴细胞受特定抗原刺激后,代谢活动改变并增值分化
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之比为0:0:l: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有丝分裂时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中,都不存在的一组结构是( )
A.染色体、中心体、纺锤体 B.核膜、叶绿体、赤道板
C.细胞板、线粒体、核仁 D.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